*美国要对中国出手? 10月7日媒体爆料,面对美军高调宣传的“中国威胁论”,李在明居然罕见性的没跟美国站在一起,不仅强调要“自主国防”,甚至还十分反常的表示——不应被卷入外部军事冲突! 最近,驻韩美军的动作有点不一般,美军高调升级了在韩国的军事部署,群山基地添了MQ-9无人机,乌山基地也装了新型防空系统,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还直接说,驻韩美军的任务从原来防御朝鲜,悄悄变成了要威慑中国。 这时候,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态度却跟以前不一样了,他就说“难以赞同”美军这种调整,又专门发文强调要搞“自主国防”,还明确说韩国不该卷入外部军事冲突,跟前任对华的强硬姿态比,反差特别大。 韩国网友对此也吵翻了,年轻人喊着“不是炮灰”,保守派却担心跟美国的同盟要动摇,甚至因为一些信息误译,全民都在焦虑“韩国到底能不能自保”。 大家觉得韩国年轻人喊出“不是炮灰”,是不是戳中了这种地缘困境的痛点? 中国已经连续12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额就有3600亿美元,三星一部分的半导体产能、现代的产能都要靠中国市场。 要是真卷进中美冲突,韩国GDP可能直接跌,这对韩国经济来说就是伤筋动骨。 美军把韩国往“反华前哨”推,可中韩地理上离得太近,中国的反击力量能覆盖韩国全境,驻韩美军却能随时撤到日本,最后遭殃的只能是韩国。 国内的声音也不能忽视,20到39岁的年轻人里,62%都反对“为了美国牺牲对华关系”,李在明把国防预算提高8.2%,涨到66.3万亿韩元,提“自主国防”也是在呼应这种民意,凝聚民心。 再看美国的实际行动,藏着三个很明显的信号,第一个是美韩同盟的性质变了,1953年的条约本来只说驻韩美军要防御朝鲜,现在却把韩国的基地变成“对华威慑链”的节点,还计划2026年前把60%的亚太空中力量集中到这一区域。 第二个是想把韩国绑得更紧,美国拿“核保护伞”当筹码,要求韩军配合对华军事准备,之前韩国承诺给美国3500亿美元投资换“安全承诺”,说到底就是用经济把韩国捆在自己的战略车上。 第三个是算计着转嫁风险,驻韩美军主力还用的是F-16,驻日美军早就换了更先进的F-35,可美国却一个劲推动韩国发展能针对中国的军事能力,说白了就是想让韩国当“战略炮灰”,自己躲在后面。 经济上韩国对中国的依存度比对美国高多了,这种双重依赖就像个悖论,怎么选都为难。 国内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光化门广场上,反美集会的人和亲美团体直接对峙,群山的渔民因为美军无人机影响生计也在抗议,企业更是因为中韩自贸谈判搁置,不敢再在华投资。 地缘上的压力也不小,美军这么部署,中国直接推迟了自贸谈判,朝鲜也警告要重启核试验,可要是拒绝配合美国,又怕得罪这个“安全靠山”,韩国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2016年萨德入韩的教训,韩国其实不该忘,当时就因为萨德,中韩贸易直接暴跌,现在美军“威慑中国”的部署比当年萨德更具挑衅性,韩政府赶紧跟北京澄清立场,就是怕重蹈覆辙。 这段历史其实已经说明,军事上靠依附大国,最后只会丢了自主权,经济上跟主要伙伴对抗,肯定会遭反噬,现在自贸谈判搁置,跟当年萨德事件后的情况简直形成了“历史闭环”,这就是选边站要付出的代价。 那韩国未来怎么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他搞的是“模糊外交”,一边说美韩同盟“很坚实”,一边明确反对美军扩大任务范围,还通过非正式渠道跟中美两边沟通,就是为了缓冲压力。 打算靠科技强军破局,集中钱投资无人机、隐身技术,还想在2025年后收回韩军的作战指挥权,慢慢降低对美国的军事依赖。 还是要靠经济绑定对冲风险,深化中韩产业链融合,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用“利益共同体”的身份,减少被迫选边的压力。 韩国的平衡术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用自主国防的实力和经济绑定的智慧,守住自己的生存空间。 李在明的“反常”表态,本质上是韩国在为自己的利益争取空间,不是跟谁作对,而是不想成为别人博弈的牺牲品。 大家觉得李在明的“自主国防”能真正让韩国摆脱“炮灰”命运吗?要是中美博弈再升级,韩国又该怎么选?
*美国要对中国出手? 10月7日媒体爆料,面对美军高调宣传的“中国威胁论”,李在
岁月如歌之坊
2025-10-08 18:54:19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