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向太:“1999年马云第一次到我家,找我投资,我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

千浅挽星星 2025-10-08 18:41:28

[微风]向太:“ 1999年马云第一次到我家,找我投资,我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人面相十分奇特,但是聊了一晚上,这个人迟迟不肯开口,让我很疑惑。”   1999年,向华强家的客厅里闯进一个“火星人”,他颧骨高耸,眼窝深陷,下巴线条尖锐,跟香港人信奉的“天庭饱满”富贵相可以说是毫不沾边。   向太陈岚打量着他,心里直犯嘀咕,这人是朋友介绍来找投资的,但怎么看都不像个能做大事业的老板,向华强甚至开了个玩笑,说他这副模样更像是个埋头苦干的科技公司工程师。   此时的马云穿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手里攥着一个旧保温杯,从下午三点一直和向华强聊到晚上七点。   几个小时里,他手舞足蹈,激情澎湃,嘴里全是互联网、无国界生意、全球贸易这些听不懂的词,在向家听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毕竟,他们当时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收发邮件、看看新闻的层面,觉得这就是个高科技噱头,向华强忍不住问出了那个最实在的问题:网上买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谁会信?   马云的回答更玄乎:“没人信才是机会。”   向家评估一笔投资的逻辑很直接,比如这五百万港币投出去大概相当于一部小成本电影,票房能有多少,回报周期是多久,心里都有个谱。   可马云这套“帮小企业做事”的电商平台怎么估值?这完全是另一个次元的东西。   晚饭桌上摆着鲍鱼鱼翅,马云却没怎么动筷子,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描绘着他的计划蓝图,可从头到尾他就是不提钱的事,一个字都没提。   这就让向太更困惑了,是这人太骄傲还是压根没准备好?又或者,他觉得我们根本听不懂互联网,所以不好意思开口要钱?   其实,如果当时马云开口要五百万,冲着朋友的面子和他那股认真的劲头,向太很可能会投。   但马云的沉默其实是一场博弈,来向家之前,他已经被十几家机构拒之门外早就习惯了,他不是在单纯地找钱,他是在找能听懂他“语言”的同路人。   资金重要,但认知层面的认同比资金本身更重要。   后来,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马云最终遇到了孙正义,他只用了6分钟就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因为孙正义的团队当时正在中国满世界寻找“下一个雅虎”,而马云的新型模式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没过几年,大概是2002年,互联网经济倒塌,大批公司跟着倒闭,向太看到新闻心里一阵庆幸,觉得自己当初幸好没投,不然那几百万美金可能就打了水漂,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判断。   然而,时间却给出了最后的答案,马云有句话说得狠:“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向太的庆幸停留在了“明天晚上”的黑暗里,而孙正义却早已看到了“后天”的太阳。   随着淘宝、支付宝一个个成为现实,向太才真正明白,当年那个下午她错过的究竟是什么,自此,她对“面相”的看法也彻底变了,不再觉得长得好才有财运,反而开始欣赏像儿媳郭碧婷那样,敢想敢干、靠自己努力的劲头。   1999年那个下午,马云没能用他的“奇特”面相说服向家,却用后来的行动给他们上了一课。   信源:中华网 向太说第一次见马云觉得像火星人,聊互联网滔滔不绝却未曾开口要钱

0 阅读:59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