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一旦战斗机被雷达锁定,别以为歼 20 隐身性能好就能例外,在现代导弹面前,这点优势跟穿了件薄外套似的,该被锁定照样跑不掉。现在的导弹早不是当年那种 “发射后得盯着” 的老古董,要么装着主动雷达导引头,弹头上自带的小雷达能自己抓目标,载机发射后转身就能跑,完全不用管后续。 就拿美军的 AIM-120D 来说,这玩意儿是真正的 “发射后不管” 神器,弹体里塞了 GPS 辅助惯导和双向数据链,发射时载机把目标位置一输,导弹就顺着惯性往目标区域飞,快到跟前 10 公里左右,自带的 8-10 吉赫兹主动雷达就开机,自己扫描抓目标,就算目标拐着弯跑,它也能实时调整方向。 更绝的是那双向数据链,预警机或者其他战机还能中途给它更新目标信息,甚至让它换个打击对象,相当于给导弹装了个 “远程遥控器”,想躲都没地方躲。 别指望靠机动性甩开导弹,这根本是拿鸡蛋碰石头。战斗机的最大过载撑死了 9G,这还是飞行员穿着抗荷服咬牙才能承受的极限,再多一秒就得脑充血晕过去。 可导弹呢?R-73 这类格斗弹过载能飙到 60G,就算是 AIM-120D 这种中距弹也有 40G 以上的机动能力,换算下来,导弹的转弯半径比战斗机小得多,只要被盯上,战斗机再怎么急转弯、拉升俯冲,导弹都能跟在屁股后面绕圈,就像猫抓老鼠一样轻松。 有人说叙利亚的苏 - 22 曾躲过 AIM-120,可那纯属万里挑一的运气,飞行员得精准判断导弹来袭方向,做大过载横向机动,成功率只有 5%,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导弹直接撞上来。 实战里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2025 年 4 月乌克兰那架 F-16 就是典型。这架被西方吹上天的战机,在苏梅州上空被俄军锁定后,就算飞行员拼命闪躲,躲过了前两枚导弹,第三枚还是精准命中。 事后分析要么是 S-400 防空导弹,要么是 R-37 空空导弹,这两种导弹都有超远射程和抗干扰能力,S-40 能打 350 公里外的目标,R-37 更是能追着目标飞 200 多公里,根本不给战机喘息的机会。 更要命的是俄军还可能用 “A 射 B 导” 战术,一架战机发射导弹,另一架或防空系统负责制导,导弹射程直接翻倍,战斗机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就算战斗机扔干扰箔条、热诱弹也没用,现代导弹早有了抗干扰妙招。AIM-120D 的制导系统能自动切换脉冲重复频率,远距离用高频抓目标,近距离换中频辨真假,干扰箔条在它眼里就是一堆没用的金属片。 而且很多导弹还用上了复合制导,主动雷达加红外成像,就算躲过了雷达探测,发动机的尾焰温度也会被红外导引头抓个正着。 歼 20 的隐身涂层确实能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但那只在远距离管用,一旦进入导弹主动雷达的 10 公里探测范围,隐身效果就大打折扣,就像穿了件透明外套,照样被看得一清二楚。 导弹的不可逃逸区更是战斗机的噩梦,AIM-120D通过改进制导软件,把这个区域扩大了不少,在动力射程内,导弹能保持 3-4 马赫的速度冲刺,而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也就 2 马赫左右,根本跑不过。 以前还能靠超低空飞行利用地形遮挡,现在导弹的地形匹配制导能跟着贴地飞行,甚至能绕开障碍物追目标。 飞行员唯一的机会就是在被锁定前发现导弹来袭,但现代雷达的扫描频率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告警器响的时候,导弹已经离得不远了,连做规避动作的时间都不够。 那些极少数逃脱的案例,要么是导弹超出射程动力不足,要么是飞行员运气好到极点,根本不具备普遍性,绝大多数情况下,被雷达锁定的战斗机,只能眼睁睁看着导弹逼近。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