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

万寿菊芳草桥 2025-10-08 17:17:37

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但是丙吉抱来一个婴儿交给她们,对她们说:“替我把婴儿养大,就饶你们一命!” 在长安郡邸狱里,刚生产完的胡组缩在墙角,听着牢门吱呀作响。 她以为自己要被砍头,却看见狱头丙吉抱着个裹着破布的婴儿站在面前。 “替我把这孩子养大,就饶你们不死。” 这两个女囚不知道,怀里这个连哭都没力气的婴儿,是刚被满门抄斩的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 更没人想到,丙吉的这个决定,会让十几年后一个民间长大的少年,坐上西汉皇帝的宝座,开创“孝宣中兴”。 巫蛊之祸的风,早刮遍了长安城。 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谋反,全家上下三百多口被诛,连刚出生的刘病已都没放过。 他被丢进郡邸狱时,瘦得只剩一层皮,哭声像小猫叫,连奶都不会吃。 一旁的狱卒们闲聊时说:“这娃活不过三天。” 丙吉却记着,从前太子还在东宫时,曾拍着他的肩膀说“丙吉,你办事稳当”。 如今太子的骨血躺在他面前,他没法装看不见。 第二天,丙吉从女囚里挑了刚生产的胡组和郭征卿。 她们还在喂奶,是照顾婴儿的最佳人选。 丙吉把提前拟好的“免死文书”拍在桌上:“把这孩子养到能走路,你们走。” 其实文书上没写“死”字,只盖了他的狱公章。 他是想给这两个女人留条活路,也得给婴儿留条活路。 胡组第一次抱婴儿时,手抖得厉害。 孩子太小,连乳头都含不住,她就用勺子喂米糊,每喂一口都怕呛着。 丙吉每天都会来,偷偷塞给她们药草和热粥:“孩子咳嗽了,用这个熬水擦身。” 有时半夜醒了,他会摸黑去看婴儿。 两个女囚起初还怕丙吉反悔,后来渐渐放下心。 因为这个狱头话不多,却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记在心上。 三个月后,婴儿的脸终于有了血色。 郭征卿给孩子取名“病已”,意思是“希望以后别再遭这种罪”。 丙吉听见这个名字,沉默了半天。 因为他比谁都清楚,“病已”是太子的遗憾,也是这个孩子的枷锁。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满长安都在传“狱中有天子气”。 内谒者令郭穰带着圣旨夜闯郡邸狱:“所有囚犯,一律处死!” 丙吉堵在门口,一句话没说,只指着里面:“皇曾孙在此。” 郭穰的士兵举着刀,却不敢迈进去。 杀皇曾孙的罪名,比抗旨还大。 双方僵持了一整夜,直到天亮,宫中传来消息:“赦免所有囚犯。” 那一夜,丙吉靠在门上,后背全是汗。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因为汉武帝最终没有杀掉这个曾孙。 大赦后,丙吉立刻安排人把刘病已送到史良娣的家族。 胡组和郭征卿也被悄悄送走,一个嫁去乡下,一个进了工坊。 临走前,丙吉只说:“忘了这里,忘了我是谁。” 刘病已在史家的小院里长大,没人知道他是皇曾孙。 十几岁时,东宫旧部张贺遇见他,一眼就认出是刘病已:“这孩子聪明,该读书。” 于是送他去学《诗经》《春秋》,教他礼仪。 刘病已学得认真,却从不说自己的身份。 邻居们只觉得这孩子讨喜,可没人知道,这个穿粗布衣服的少年,曾经是长安狱里的“皇曾孙”。 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即位,二十七天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被霍光废了。 朝廷急着找新皇帝,翻遍了宗室名册,却没找到合适的人。 这时,丙吉站了出来。 他给霍光写了一封奏书,说:“民间有个皇曾孙,叫刘病已,品行端正,懂百姓疾苦。” 霍光半信半疑,派人暗访。 结果让所有人意外,这个少年住在三间瓦房里,种菜养鸡,会帮邻居修篱笆,连县令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十八岁的刘病已穿着粗布衣服进未央宫。 他面对霍光不卑不亢:“我小时候在民间长大,知道老百姓的苦。” 霍光终于放心,把这个少年扶上了皇位。 刘病已即位后,才从祖母那里听说当年的事。 是丙吉救了他,是胡组、郭征卿养了他。 他立刻派人找丙吉,却发现这个当年的狱头,已经成了御史大夫。 宣帝要封丙吉为博阳侯,丙吉却推辞:“我只是依律办事,没什么功劳。” 直到去世前,他还叮嘱子孙:“为官要低调,别提当年的事。” 胡组和郭征卿也被找到,宣帝封她们为“义妇”,家族免赋三代。 可她们直到死,都没说过丙吉的名字。 因为,她们知道,这个男人从来不是为了回报。 丙吉的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只是个狱头,救了个婴儿,抗了一次旨,举荐了一个皇帝。 可正是这个“小事”,让西汉有了“孝宣中兴”。 有人说丙吉是“千古义士”,有人说他是“运气好”。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个冬天的晚上,他抱着婴儿站在牢里,想的不是“救皇帝”,而是“救一条无辜的命”。 主要信源:(大众日报——国学成语|从狱卒到丞相的传奇官员之丙吉问牛)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万寿菊芳草桥

万寿菊芳草桥

万寿菊芳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