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对中国出手?10 月 7 日媒体爆料,面对美军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李在明一反常态,未与美国同调。他不仅强调“自主国防”,更异于寻常地指出,不应卷入外部军事冲突。 驻韩美军,这个在朝鲜半岛扎根了几十年的军事存在,其身份和角色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动荡。 华盛顿不再满足于让它扮演防御朝鲜的“盾牌”,而是急切地想把它锻造成一把服务于其印太战略、直指中国的“匕首”。而这一转变,正把韩国推向一个极其危险的战略火山口。 这一切早已不是秘密。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于首尔表态时直言不讳,公然将“应对中国威胁”列为驻韩美军新任务,这种行径尽显其霸权野心与无端挑衅之意。 这种赤裸裸的转向,立刻引来了韩国李在明政府罕见的激烈反应,强调韩国必须走“自主国防”之路,绝不能被卷入外部军事冲突。 这套说辞韩国人听着实在太耳熟了。几年前部署萨德系统时,美方用的借口是“防御朝鲜导弹”,但那套系统的雷达最终扫描到了中国的东北腹地。如今的剧本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台词变得更加直接。 看看美军的实际动作吧。9月底MQ-9“死神”无人机侦察大队进驻了韩国西部的群山空军基地,其宣称的任务范围是“在印太地区执行监视与侦察”,这早已远远超出了半岛防御的范畴。 与此同时乌山空军基地也在部署新的防御系统,名义上是防御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实际上是为一个功能已然改变的前哨基地提供保护。 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美国清晰的战略图谋:将韩国彻底变为“制华前哨”,把整个半岛当作其在印太地区“显示肌肉”、前推对华压力的“桥头堡”。 对韩国来说这简直是一场政治噩梦。驻韩美军角色的转变,非但没带来更多安全感,反而让自己的国家利益面临被无情挤压的巨大风险。 嘴上谈着安全,可饭碗怎么办?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对华出口仍占其总出口的19%。 芯片、汽车、化工、电池……这些韩国经济的命脉产业,都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一旦被拖入大国博弈的浑水,经济上遭受的打击将是首当其冲且无法承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韩国无法搬家,与中国做邻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 成为“前哨”就意味着沦为“靶场”,这个道理谁都懂。萨德事件引发的中方反制,那份痛苦的记忆至今仍未消散。 李在明政府原本努力修补对华关系、稳定供应链,结果美军的单边行动一来,所有努力都可能被打乱。韩国不想当“棋子”,却被现实硬生生推上了风暴中心。 美国此番胁迫之举,表面上强化了自身军事存在,营造出一种稳固的假象。然而从深层次来看,这无异于在美韩同盟的基石上暗自挖掘,正逐步侵蚀着同盟的根基。 李在明政府之所以给出“冷脸”,并非什么“亲中”选择,而是纯粹出于国家利益的本能考量。当你的所谓盟友要把你家变成战场时,你很难再挤出笑脸。 这种立场在韩国国内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韩国盖洛普9月的一份民调显示,高达54%的民众认为美国“过度干涉韩国外交”,更有超过六成的民众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美国正在制造一个巨大的讽刺:一个宣称提供保护的盟友,却被超过半数的当地民众视为过度干涉者。这种赢了军事存在感、却输了人心的操作,最终只会导致同盟关系的空心化。
美国要对中国出手?10月7日媒体爆料,面对美军大肆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李
云海澄碧翠
2025-10-08 16:54:35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