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士满号在台海遭遇惊魂一刻,让英军司令吓出冷汗:难怪美军不敢来造次! 2025

高干评世界 2025-10-08 16:40:12

里士满号在台海遭遇惊魂一刻,让英军司令吓出冷汗:难怪美军不敢来造次! 2025 年 9 月 12 日清晨 6 时 17 分,隶属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的里士满号护卫舰,与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一同驶入台湾海峡。 英军原本计划以 “航行自由” 名义快速穿航,却未料到中方海空力量的响应速度远超预期。 7 时 03 分,里士满号的对空警戒雷达率先捕捉到不明空中目标,距离本舰约 80 公里,正以高速逼近。 7 时 11 分,英军瞭望哨目视确认目标为中国战机,且不止一架形成梯队飞行。 《泰晤士报》后来援引英军内部记录显示,战机随即进入攻击航线,机翼挂载的反舰导弹清晰可见。 7 时 15 分,战机完成对里士满号的锁定,雷达告警系统在舰桥内发出持续蜂鸣,屏幕显示 “被火控雷达照射”。 更让英军紧张的是同步出现的立体管控力量。 7 时 22 分,直 - 10 武装直升机出现在里士满号左舷 3 公里处,当时英军正放飞梅林 Mk2 直升机执行警戒任务。 直 - 10 通过战术动作实施航路管控,迫使梅林 Mk2 直升机偏离预定航线,只能在低空盘旋待命。 里士满号舰长在日志中写道:“对方动作专业且精准,每一步都卡住我方战术空隙。” 7 时 38 分,中方战机完成 “规则性击沉” 流程的关键动作 —— 突然跃升高度并以 50 度角转向。 这一战术动作意味着反舰导弹已进入发射准备的最后阶段,英军全员进入战斗部署状态。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编队司令在接到实时报告后,立即通过加密频道要求里士满号保持航向稳定,严禁任何挑衅动作。 9 时 05 分,里士满号驶出台湾海峡,中方战机与直 - 10 才逐步撤离,全程管控持续近两小时。 事后英军技术人员检查发现,舰上电子战系统在 7 时 18 分至 7 时 42 分期间,持续受到低功率信号干扰,部分探测模块短暂失灵。 这一细节在 10 月 1 日《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被首次披露,引发英国国内对军方冒险行动的争议。 台海的遭遇并非终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群在南海再遇严密监控。 9 月 13 日 14 时 20 分,英军雷达发现 1 艘 055 型万吨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中方舰艇编队,正从侧后方接近。 同时,1 艘电子侦察船在约 10 公里外保持伴航,舰载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中国海警船通过国际通用频道反复提醒:“请按预定航线行驶,避免引发误判。” 9 月 14 日至 9 月 16 日,英军航母的舰载机起降训练受到明显限制。 原本每日计划的 12 架次起降,实际仅完成 4 架次,缩减幅度达 67%。 威尔士亲王号发言人后来证实,中方舰艇的近距离存在,迫使航母调整了训练空域与时长。 这种管控态势一直持续到 9 月 17 日航母群抵达新加坡港才结束。 英军的经历清晰展现了区域管控体系的响应效率。 从 9 月 12 日 6 时 17 分里士满号进入台海,到 7 时 03 分中方目标出现,响应时间仅 46 分钟。 英国国防分析师在专栏中指出,这种速度背后是完善的预警网络与快速反应机制在支撑。 相比之下,美军此前多次兵推显示,在台海狭窄水域,外舰预警时间仅能压缩至 15 分钟左右,生存概率不足 30%。 中方的管控能力还体现在装备体系的协同性上。 空中战机负责远程锁定与模拟攻击,直 - 10 管控低空目标,水面舰艇实施近距离监视,电子侦察船收集战场数据。 各平台形成的立体监控网络,让英军任何战术动作都处于实时掌握中。 美国《防务新闻》评论称,这正是美军对台海保持克制的核心原因 —— 体系化的区域拒止能力已形成实质威慑。 事件最新情况:2025 年 10 月 8 日,《泰晤士报》援引英军内部报告完整公开了里士满号的遭遇细节,确认中方管控行动全程符合国际规则,未出现越界行为。 同日,中国东部战区发布通报,明确 9 月 12 日的行动是 “例行性管控措施”,强调 “对台海及周边海域的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10 月 9 日,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群发言人在新加坡证实,南海伴航期间,中方舰艇始终保持安全距离,互动专业规范。 美国五角大楼在 10 月 10 日的例行简报中提及此事,承认 “区域军事平衡已发生显著变化”,需重新评估相关行动风险。 信源:英舰跑台海挑衅遇到硬茬,中国战机一套连招下来,英军惊出冷汗——亮剑国际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