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变卦了! 10月7号,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从2025年11月1号开始,所有从其他国家运到美国的中型和重型卡车,都得额外多交25%的关税。 要知道,就在9月25号的时候,他才刚说过,要从10月1号起就对进口的重型卡车加征25%的关税。 这前后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天的功夫,不光把实施时间从10月推到了明年11月,连征税的范围都扩大了,原本只针对重型卡车,现在连中型的也给划进来了。 其实特朗普折腾这一出,核心还是那套 “美国优先” 的老路子,想靠关税壁垒把产业链往回拽,给本土的卡车制造商铺路。 他自己都在帖文里点了名,说帕卡、福莱纳这些美国本土品牌能受益,说白了就是想靠抬高进口车的成本,逼着美国人买自家造的车。 为了显得师出有名,还拿 “国家安全” 当由头,搬出了所谓的 “232 调查”,硬说进口卡车威胁到了本土产业。 可尴尬的是,美国进口卡车里近六成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俩都是常年的盟友,哪儿来的 “安全威胁” 一说,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借口站不住脚。 但计划刚抛出来就卡了壳,美国本土车企反倒先跳出来反对。毕竟现在的汽车产业早就是全球分工,缺了哪一环都转不动,突然加税只会把供应链搅得一团糟,生产成本蹭蹭往上涨,搞不好还得停产。 特朗普显然是顶不住这压力,才赶紧把实施时间从 10 月推迟到 11 月,至于把中型卡车也拉进来,大概是觉得只盯重型卡车不够 “解渴”,想多凑点 “保护本土” 的噱头。 可这一改不要紧,连锁反应早就藏在后面了。首当其冲的是美国自己的物流行业,全美 70% 的商品运输都靠重型卡车撑着,从超市的生鲜到工厂的原料,全得靠这些车跑起来。 加 25% 关税可不是小数目,拿墨西哥出口的主流重卡来说,原本 15 万美元一辆,现在直接得多掏近 4 万美元成本。那些利润率本来就不到 5% 的中小型运输公司,这一下基本是被架在火上烤。 盟友那边更是炸了锅。墨西哥作为最大供应国,年出口量都到 34 万辆了,自然第一个反对;加拿大也没好脸色,毕竟《美墨加协定》里明明写着,只要车辆 64% 以上价值来自北美,就能零关税,现在这政策直接把协定当摆设。 欧盟和日本也没闲着,欧盟已经在琢磨对美国的摩托车、杏仁加税,日本更是直接召见美国大使,放话要报复性加征牛肉、大豆关税。本来好好的盟友,硬生生被这关税逼成了 “靶子”。 更悬的是这政策能不能落地还两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11 月就要审这事儿,看看关税合不合法;美国卡车运输协会也在琢磨打官司,说这政策违反了宪法里的《商业条款》,还得赔物流企业的损失。 特朗普大概只想着靠这招给自己捞政治资本,却没算明白,供应链不是说拽就能拽回来的,盟友关系不是说伤就能伤的,老百姓的怨气更不是说压就能压的。 这么折腾下来,最后可能是本土产业没护住,通胀倒烧得更旺,盟友也得罪了一圈,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毕竟贸易政策又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真要硬来,只会把自己绕进死胡同里。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特朗普确实急了。2
【1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