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首先得弄明白,“雷达锁定” 可不是简单用雷达照一下那么简单。现代火控雷达会持续发射信号追踪战斗机,把位置、速度、高度这些关键信息一秒钟更新好几次,相当于给导弹画好了精准的追击路线。更要命的是,现在很多雷达还用了 “低可截获模式”,信号弱得像电磁杂音,战斗机的告警器往往要等导弹快到跟前才响,根本来不及准备。 导弹本身的 “硬实力” 也比战斗机强太多。就说速度吧,战斗机最快也就两倍音速左右,而像中国的霹雳 - 15、美国的 AIM-120 这些导弹,速度能达到六倍音速,相当于导弹跑三步,战斗机才走一步。 机动性差距更大,战斗机做剧烈转弯、爬升时,飞行员最多能承受九倍重力的压力,再多就会昏迷;可导弹不用考虑 “驾驶员”,能承受三十倍以上的重力,随便就能做出急转弯、急跃升的动作,战斗机根本甩不开。 更关键的是导弹的 “眼睛” 越来越厉害,传统的干扰手段早就不管用了。以前战斗机遇到导弹,扔点箔条弹就能骗雷达,放个红外干扰弹就能引开追踪热信号的导弹。但现在的导弹都用了 “复合制导”,比如同时带雷达和红外成像设备,就算被箔条干扰了雷达,还能盯着战斗机发动机的热信号追。 而且导弹里还装了 AI 算法,能分清箔条弹和战斗机的信号差异,甚至能通过数据链实时更新目标信息,就算战斗机临时变向,导弹也能立刻调整路线。有数据显示,现在先进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命中率还能保持八成以上。 还有个 “不可逃逸区” 的说法,更是把战斗机逼到了绝路。比如霹雳 - 15 导弹,在八十公里的范围内就是它的 “绝对领域”,只要在这个距离内被锁定,导弹的速度和机动性优势能完全发挥出来,战斗机就算把油门踩到底,也没法在导弹燃料耗尽前逃出去。 之前有模拟对抗,F-35 战斗机在七十五公里被锁定后,立刻扔干扰弹还做 S 形机动,结果导弹切换到红外模式照样命中。更精准的是,现在导弹都追求 “直接碰撞”,命中精度能到三十厘米,就算干扰弹引开了一点,也能准确撞上目标。 就算是歼 20 这样的隐身战机,被锁定后也一样被动。隐身设计主要是为了不被雷达发现,一旦被火控雷达锁定,隐身涂层就失去了作用。因为导弹追踪的是火控雷达提供的连续定位数据,不是初始的探测信号,这时候歼 20 的速度和机动性还是比不上导弹,自然也难逃追击。 而且现代空战很依赖预警机、卫星这些 “帮手”,可实战中这些 “帮手” 很容易被干扰,去年红海冲突里,胡塞武装用无人机就干扰了美军预警机,导致战斗机失去数据支持,接连被击落。 有人说战斗机可以用电子干扰反击,但这招的局限性太大。战斗机的干扰设备覆盖范围通常不到五十公里,可很多导弹的主动雷达在八十公里外就能锁定目标,干扰信号还没传到导弹那,导弹就已经冲过来了。 就算干扰成功,也只能争取几秒钟的时间,根本不够做有效的规避动作。更别说现在导弹还有反干扰招数,有的会直接跟着干扰信号源追,反而更容易找到战斗机。 这么一来,从雷达锁定提供精准数据,到导弹在速度、机动性上的绝对优势,再到抗干扰能力的全面升级,还有不可逃逸区的限制,层层叠加下来,战斗机被锁定后确实很难有逃脱的机会。 现在空战早就不是比单机怎么躲导弹了,而是要靠隐身优势在被发现前就发射导弹,或者靠电子战飞机、无人机群提前干扰对方雷达,从根本上避免被锁定的风险。毕竟一旦雷达屏幕上出现 “锁定” 的提示,留给飞行员的时间和机会就太少了。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