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做出艰难决断,俄罗斯向全民加税,不是说 “越打越有钱” 吗? 2025 年的秋天,俄罗斯人终于感受到战争的代价。 曾经被宣传为 “越打越有钱” 的经济神话,在持续三年半的乌克兰战争与西方全面制裁下,一步步破灭。 2025 年 1 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能源出口数据,首次出现 “量增价跌” 的反常。 当月石油出口量同比增加 8%,但收入却减少 12%,每桶均价跌破 50 美元,低于战前水平。 财政部门内部报告预警,油气收入恐难覆盖全年国防开支的三分之一。 3 月,国际能源署发布数据,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达三年峰值,日均 810 万桶。 可同期俄财政部披露,3 月油气收入仅 127 亿美元,同比暴跌 43%。 原来欧美已将俄油限价从 60 美元降至 47.6 美元,每桶少赚的 12.4 美元,直接啃掉收入蛋糕。 5 月,乌克兰开始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炼油厂,首个目标是位于伏尔加格勒的小型炼厂。 虽未造成大规模停产,但引发市场恐慌,国内汽油批发价单日上涨 5%。 俄能源部紧急要求炼厂加强安保,却没挡住后续更密集的袭击。 7 月,莫斯科市民发现超市里食用油、面粉等日用品价格悄悄涨了。 统计显示,当月食品通胀率升至 11.2%,比上半年平均水平高 3 个百分点。 不少家庭开始减少肉类消费,转向更便宜的豆制品。 8 月,乌克兰无人机集中打击大型炼厂,年产能 1600 万吨的梁赞炼厂被炸停工。 随后一周,基里希、下诺夫哥罗德两家炼厂也遭袭击,全国炼油能力瞬间少了四成。 加油站开始出现排队现象,部分偏远地区断油。 9 月 5 日,俄罗斯财政部提交 2026 年预算草案,明确国防开支占比将达 40%。 为填补缺口,草案提议将增值税从 20% 上调至 22%,计划 2026 年 1 月执行。 经济专家测算,这会让每个家庭每年多支出 4.55 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3950 元。 9 月 10 日,克里姆林宫宣布提前执行能源调价,原定于 2026 年 7 月的水电燃气涨价,改到 2025 年 10 月 1 日。 具体涨幅公布:天然气涨 9.4%,电力涨 10.9%,输电费用涨 14.3%,供水和污水处理各涨 9%、9.5%。 一个 100 平方米的燃气供暖家庭,一年燃气费将增至 6.7 万卢布,约 5800 元人民币。 9 月 20 日,伏尔加河沿岸多个城市的加油站贴出限购通知,每位顾客最多买 20 升汽油。 黑市随即出现,汽油价格炒到每升 150 卢布,合人民币 13 元。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开始从印度、白俄罗斯进口成品油,每月进口量达 50 万吨。 9 月 24 日,普京在瓦尔代会议上回应加税争议,称 “这是维持经济稳定的必要措施”。 他强调国防优先,认为只有保障国家安全,才能有后续发展。 但台下民众的表情却很凝重,有人会后接受采访时说 “工资没涨,开支却多了一大笔”。 10 月 1 日,能源调价正式执行,莫斯科市民彼得的电费单显示,9 月电费 1200 卢布,10 月预计要 1330 卢布。 他算了笔账,加上增值税上涨,家里每年要多花 8.2 万卢布,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 不少家庭开始节约用电,晚上尽量少开空调和电灯。 10 月中旬,俄罗斯央行公布数据,2025 年前九个月资源收入同比下降 21%,9 月单月油气税收暴跌 25%。 卢布汇率也跌至 1 人民币兑 11.56 卢布,较开战初的 1:8 贬值近 50%。 民众去超市购物,明显感觉钱不经花,以前 1000 卢布能买的东西,现在要花 1500 卢布。 10 月底,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余额公布,从战前的 19 万亿卢布缩水至 8 万亿卢布。 内债规模则两年增长 60%,其中 70% 由国内银行强制购买,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 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持续显现,10 月 CPI 同比上涨 9.8%。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曾说 “民众团结在总统周围,愿承受困难”,但现实却很骨感。 超市里冻干食品销量激增 300%,药店的感冒药、止痛药也被大量囤积。 电视台不得不加播节目,教民众如何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规划家庭开支。 这场 “越打越有钱” 的神话,最终以全民加税、民生缩水收场。 战争的成本没有消失,只是从国家储备、债务转移到了每个普通人的账单上。 2025 年的秋天,俄罗斯人终于明白,没有一场战争是不需要买单的,而他们,就是最终的买单者。 信源:普京做出艰难决断,俄罗斯向全民加税,不是说“越打越有钱”吗?-搜狐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