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就算中方同意买美国大豆,黄花菜也凉了。 每到秋收季,美国中西部的大片

九鼎观世道 2025-10-08 12:23:32

美国农民:就算中方同意买美国大豆,黄花菜也凉了。 每到秋收季,美国中西部的大片农田本应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运输卡车穿梭,粮仓门口排起长队。但今年,许多农场主却站在堆积如山的大豆面前发愁:仓库爆满,市场却一片冷清。 在过去,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美国农民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每年中国进口的美豆数量庞大,成为许多家庭收入的“主心骨”。 但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风向就变了。2025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竟然归零,去年的近700万吨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会这样?一切都得从贸易摩擦说起。关税壁垒一竖起,中国进口商立刻寻求新路。南美国家成了最大赢家,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直接“抢”走了美国的大客户。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自南美进口的大豆高达3000多万吨,刷新历史纪录。而且中国采购团队已经习惯了“全球选货”,各国轮番比价、比质量,美国再想独占鳌头,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市场大变,美国农民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原本指望着中国订单消化库存,现在却只能眼看着大豆越堆越多,价格却一跌再跌。 很多农场主被迫削减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无奈将收获的大豆倒进地里,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满屏都是愤怒和无助的评论。“政府说要保护我们,结果让我们自生自灭?” 补贴政策虽然出台了,可比起失去的市场,这点援助杯水车薪。更糟糕的是,农民们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大豆种植积极性明显下降。 投入减少,管理粗放,导致美豆质量下滑。中国买家对品质要求极高,大豆一旦品质不过关,竞争力立刻大打折扣。更何况,南美大豆不仅量大价优,而且品控严格,已经形成稳定的供应链。 有人说这场困局是“政策误伤”,农民只是棋盘上的小卒。农场主们想要真正的改变,盼的是市场恢复,而不是政府嘴上的承诺。 大豆卖不出去,收入锐减,很多人甚至考虑彻底调整作物结构,不再把全部希望押在一棵大豆上。 这一轮冲击也让美国农业体会到“全球化”的残酷。市场瞬息万变,依赖单一大买家风险极高。 中国方面则早已未雨绸缪,采购渠道多元,价格和质量双重把关。美国农民如果还想重回中国市场,不仅要加大投入、保证品质,更得盯紧国际形势,适应新的商业逻辑。 你怎么看美国农民的处境?你们说他们是不是自作自受呢?

0 阅读:15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