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突然发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赶来,成功拆除

秋水伊人行者 2025-10-08 12:09:26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突然发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赶来,成功拆除10枚炸弹,正当他要剪第11枚的引线时,炸弹竟突然爆炸!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拆弹英雄”于尚清:体内带着百余块玻璃碴走了) 2003年9月1日上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心的萨拉伯尔酒店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这天正好是当地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的日子,酒店住满了客人,热闹非凡。 可是九点半左右,一名服务员在厨房洗碗间干活时,听到墙角传来一阵阵滴答滴答的响声。 他顺着声音找过去,看见洗碗池上方的煤气管道用黄胶带缠着一个东西,上面还有红灯在闪。 服务员吓了一大跳,赶紧报告酒店负责人。 酒店马上疏散人群,并打电话报警。 齐齐哈尔市公安局接到消息后,立刻派民警赶到现场。 那时全国类似的爆炸案件很少,市公安局根本没有专业的排爆人员和设备。 警察们看着那个定时炸弹发愁,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有人提议请部队来帮忙,但部队赶过来需要时间,炸弹却不等人。 万一歹徒在旁边遥控,后果就更严重了。 正当大家着急时,有人想起了于尚清。 于尚清是市公安局建华分局的民警,以前在部队干过排爆工作。 但主要是处理战争年代留下的老炸弹,这种人造的定时炸弹他也没碰过。 于尚清接到电话时正在家休息,他二话没说就赶去现场。 领导本来只想听听他的意见,没打算让他亲自上阵。 可于尚清观察了炸弹的情况后,主动要求自己去拆。 他说这里危险,不能让大家一起冒险,要受伤就他一个人来。 说完他就穿上简单的防弹衣,戴上钢盔,一个人走进厨房。 那个炸弹是用闹钟改装的,闹铃一响就会引爆。 于尚清小心地用刀子割开胶带,把炸弹从煤气管道上取下来,然后拿到空旷地方剪断引线。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好在第一颗炸弹安全拆除了。 大家刚松口气,警察又在酒店别处发现第二颗炸弹。 这颗更复杂,上面连着一个BP机,随时可能被遥控引爆。 于尚清没来得及歇口气,又赶去处理。 他先让所有人离开,自己独自面对炸弹。 幸运的是,BP机一直没响,他成功拆除了第二颗。 紧接着第三颗炸弹也被找到,于尚清连续作战,又顺利拆掉了它。 一天之内拆了三颗炸弹,他的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极大。 第二天清早,酒店仓库里又发现了八颗炸弹。 这次领导和同事都劝于尚清别再去冒险,可他坚持要上。 去现场前,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简单交代了几句,像是留遗言。 于尚清知道这次凶多吉少,但还是义无反顾。 他连续拆除了七颗炸弹,到了第十一颗时,意外发生了。 这颗炸弹藏在礼盒里,结构特别复杂。 于尚清刚打开盒子,炸弹就突然爆炸,他当场被炸成重伤。 救护车把于尚清送到医院时,医生都惊呆了。 他全身有一百多处伤口,右手炸烂,眼睛和耳朵受伤,腿也断了。 由于伤势太重,市里安排他去北京治疗。 经过多次手术,他保住了命,但右眼失明,右耳失聪,身上还有好多碎玻璃取不出来。 后来调查显示,放炸弹的是两个懂点电工的人,他们想敲诈酒店老板,才装了这么多炸弹。 于尚清的英勇行为避免了重大伤亡,2004年他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伤愈后,于尚清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坚持回岗位工作。 有次市民发现一枚地雷,他又是第一个冲上去处理。 多年里,他身上的旧伤时常发作,痛苦不堪。 2014年夏天,他旧伤复发,转到北京治疗,但最终没能救过来。 同年11月,于尚清去世,年仅58岁。 这位普通的民警,用生命守护了群众的安全,至今还被当地人记在心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41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