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为啥同样面积超级大,新疆人口才2800多万,而阿富汗都4500多万,伊朗9000多万,巴基斯坦更是高达2个亿,实际上还是缺水,新疆也就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这三条河流水量,而阿富汗的山区有很多内流河水量丰富,甚至伊朗需要向阿富汗购买水源。 很多人盯着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这三条大河,觉得新疆的水情不至于太差。可他们没算过一笔账,新疆年平均降水量才150毫米左右,吐鲁番这类地方甚至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能飙到3000毫米以上,水刚落地就被烤干了。 那三条大河看着气派,实则很难惠及全域。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内流河,可它的径流有80%集中在夏季汛期,洪水一来就得防,冬春枯水期却连沿岸农田都浇不饱。早年叶尔羌河沿岸村民,每年5到8月都得全员守河防洪,到了冬天又得盼水来,这种失衡让水资源根本没法稳定利用。 反观阿富汗,人家的水是真能“用得上”。咸海流域数据显示,阿富汗境内径流量能达到35.926立方千米,远超周边不少国家。它的山区河流虽说是内流河,却能顺着地势铺开,加上常年有地形雨补给,水流稳定得很,伊朗都得反过来向它买水。 巴基斯坦更不用说,印度河横贯全境,这条大河的水量能覆盖主要农业区,就算人口超2亿,靠河流灌溉也能撑住基本需求。伊朗则有卡伦河等水系,加上周边跨境河流调剂,水资源分布比新疆均匀太多。 新疆的水难题,还藏在“分布太偏”的死穴里。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可这些水源大多在山区,而新疆80%以上的面积是沙漠、戈壁,这些地方根本留不住水。好不容易流到盆地的水,又会因戈壁渗透性强而快速消失,能真正汇入绿洲的水量少得可怜。 人类生存离不开绿洲,新疆的绿洲面积却只占全区的4.2%,这些零星的绿洲就像大海里的小岛,每块能承载的人口都有限。2023年新疆常住人口2598万,绝大多数都挤在这些绿洲上,沙漠戈壁里连人影都难见到。 有人会说,现在不是能修水利工程吗?其实新疆一直在补这个短板。阿尔塔什水利枢纽修了10年才完工,把叶尔羌河的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到千万亩以上,还解决了汛期防洪的难题。大石峡水利枢纽也在推进,预计2026年完工后能给塔里木河补生态水,还能保障800余万亩农田用水。 可这些工程再多,也架不住先天条件的限制。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每年向下游供水几十亿立方米,可也只能滋养和田地区的600多万亩土地,对于广袤的南疆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修水利得看成本,在沙漠边缘建水库、挖渠道,投入比平原地区高好几倍,见效还慢。 更关键的是,新疆的水得“省着用”。玛纳斯县的种棉大户现在靠手机APP管水,滴灌技术让每亩单次灌水量从90立方米降到35立方米,70万亩数字农田一年能节水2个西湖的量。即便如此,全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才0.7左右,节水空间已经挖得很深了。 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就没这么多顾虑。他们的河流流经区域多是平原,修条渠道就能浇一大片地,灌溉成本低得很。加上这些国家农业对水的利用效率要求不高,哪怕大水漫灌也能养活人口,自然能支撑更多人生活。 新疆的“缺水”还藏着生态保护的考量。塔里木河下游曾因缺水导致胡杨林枯死,后来连续多年生态输水才慢慢恢复,现在每年都得留出大量水源滋养湿地、保护植被。这种“生态用水优先”的原则,让可供生产生活的水量进一步缩减,却换来了北山羊等野生动物的回归。 反观有些国家,为了养活更多人口,过度抽取地下水、挤占生态用水,短期看似解决了问题,却埋下了土地荒漠化的隐患。新疆不愿走这条路,宁愿人口密度低些,也要守住生态底线。 从数据就能看得更明白,咸海流域里中国新疆部分的人口密度才0.91人/平方千米,而阿富汗部分能达到52.19人/平方千米,乌兹别克斯坦更是高达72.31人/平方千米。这种差距,本质上是水资源支撑能力的直接体现。 现在新疆还在推进节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99%,水库修了671座,干支斗渠铺了12.54万公里。这些努力让2800多万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却改变不了“水少地广”的基本盘。 所以说,不是新疆不想住更多人,是大自然的家底就这么多。那些觉得“新疆面积大就该人多”的想法,根本没摸清这里的水情。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活2800多万人,还把绿洲打理得井井有条,已经是水利工程和节水技术创造的奇迹了。 信源:新华网新疆频道《瞭望 | 河湖奔涌,做好新时代新疆“水篇章”》
先说这个埃纳克铜矿,听着挺唬人,阿富汗方面说这是世界第二大铜矿,储量达到惊人的数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