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跟以色列是杠上了,派了运输船去加沙,这些人道主义运输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人道主义的旗帜驶向了必然会遭遇阻拦的巴勒斯坦,所以欧洲人派了网红随行,一路直播,可谓声势浩荡。 这操作等于把以色列架在了火上烤,毕竟加沙早被战火拖成了人间炼狱,超6.6万人丧生的数字摆在那儿,谁拦援助谁就占不住理。 以色列心里门儿清这船队来者不善,可真要动手拦截,全世界的镜头都盯着呢,怎么辩解都显得苍白。 欧洲人早就把以色列的软肋摸透了,这软肋就是国际舆论和经济依存度。 欧盟跟以色列的贸易往来盘根错节,真要是启动《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人权条款审查,以色列经济得吃大亏。 更别提欧洲内部的民意早就变了,连一向挺以的德国,都有61%的民众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股压力让欧洲政客没法再装看不见。 所以就算中途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的军舰先后打了退堂鼓,船队的步伐也没停下来。 这些国家的军舰跑路或许有自己的小算盘,但船队里40多个国家的参与者根本没在怕的,议员、律师、医生全凑齐了,就是要跟以色列的封锁硬碰硬。 这阵仗里,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成了最显眼的精神旗帜,她直接带着11名志愿者登上了“马德琳”号船。 格蕾塔在船上接受采访时一点没客气,直接骂西方世界“背叛”了巴勒斯坦民众,还对着镜头道歉,说没能给加沙足够的支持。 她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处,毕竟不少欧洲民众早就对政府纵容以色列的态度不满了。 面对美国参议员“希望你们会游泳”的击沉威胁,格蕾塔看得更透彻,她直言在种族灭绝正在发生的时候,这些嘲讽实在荒谬。 她还没忘了点以色列的名,说之前另一艘援助船“良心”号遭无人机袭击,所有证据都指向以色列。 即便知道前路凶险,格蕾塔和其他志愿者也没退缩,他们反复强调自己是和平航行,没带任何武器,就在国际水域走合法路线。 这种坦荡反而让以色列更难下手,毕竟之前国际社会就骂它的封锁“非法”,真动了手等于坐实“海盗行为”的骂名。 果不其然,以色列海军还是在公海动手了,直接扣押了船上400多人,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欧洲的怒火。 意大利当晚就炸了锅,罗马、米兰等多个城市数万人走上街头,火车站被静坐的民众堵得水泄不通。 意大利工会更狠,直接宣布要搞大罢工,就为了抗议政府对以色列的软弱,声援被扣押的40名意大利公民。 德国外交部紧跟着发声,要求以色列必须遵守国际法,保证所有人质安全。 法国外长巴罗也急了,催着以色列给法国公民领事保护,赶紧让他们回家。 爱尔兰、荷兰、英国这些国家没闲着,外交部全出来表态,一股脑儿向以色列施压。 希腊议员骂得最直接,说以色列这是“海盗式袭击”,在国际水域扣船根本没法理依据。 葡萄牙的左翼领导人更不客气,直接给以色列扣上“非法”的帽子,还批评美欧一直在纵容这种行为。 这波连锁反应早就超出了船队本身,以色列虽然有美国撑腰,但在国际上是越来越孤立了。 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些西方国家最近都在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要求落实“两国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 欧洲国家这步棋走得挺精明,既顺应了国内民意,又能借着调解巴以问题刷一波国际存在感。 毕竟加沙战火要是不停,新一轮难民潮很可能卷向欧洲,到时候移民问题又得炸锅,现在施压也是给自己铺路。 以色列心里肯定憋屈,可它真没太多办法。欧盟手里攥着贸易大棒,真要降级合作,以色列的经济韧性根本扛不住。 更别提格蕾塔这样的公众人物还在持续发酵舆论,她的每句话都能引发全球关注,等于给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不断扣分。 现在船队虽然被拦了,但欧洲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 他们用一支船队撬动了国际社会对加沙的关注,把以色列的封锁政策钉在了道德十字架上。 就算物资没送进去,舆论战这一局欧洲赢得明明白白。 以色列再怎么辩解“打击哈马斯”,也遮不住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挡不住国际社会的谴责。 格蕾塔和那些志愿者或许没能把奶粉送到加沙儿童手里,但他们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封锁的残酷。 欧洲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算准了以色列的软肋,用最低成本打了一场漂亮的舆论战。 以色列要是想不通这点,只会在孤立的路上越走越远,毕竟谁也没法跟“人道主义”这面旗帜硬刚。 信源:新华网《综述丨欧洲多国政界和民众抗议以色列拦截加沙援助船队》
以色列终于对巴基斯坦动手了,就在沙特与巴基斯坦达成合作之后。说实话,以色列现在完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