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上将收到一封信,内容为:“老首长,实在没有办法,才给您写信求助。”署名为“调皮鬼”。杨司令读完信后,气愤地讲:“他14岁参加红军,因为身负重伤回乡,现在却连饭都吃不上。” 1931年冬,红1团途经下周坝村,一个小剃头匠朱道东听说“红军为穷苦人做主”,免费帮助红军战士们理发。来到红军临时驻地,朱道东所见所闻都令他如沐春风,红军将士们待老百姓比亲人还亲。 本来是免费理发,红军将士们坚决要求付钱,朱道东深受感动,遂动了参加红军的想法。征询了家人的同意后,朱道东就此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团部担任通讯员。因为性格调皮,杨得志团长很快记住了他,还给他起了一个“调皮鬼”的称号,一直一起并肩作战。 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杨团长进入抗大学习,朱道东则去往冀中抗日前线作战,暂时分道。1942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朱道东带头冲杀,不幸被敌人子弹击穿颈部。战后,虽经抢救,朱道东脱离了“死亡线”,却留下了严重的伤病。 为了不拖累部队,他主动申请复员,组织多番挽留,他还是坚持。最终,他回到延安,在延安城里摆起了剃头摊,还是免费为革命战友们理发。1947年,杨司令返回延安汇报工作,在街上恰好撞到了朱道东。 杨团长含泪喊“调皮鬼”,于是杨司令做东,两位老战友好好喝了一杯。最终,在杨司令的坚持下,朱道东被安排到部队后方部门工作。谁料不久后,在一次作战中,朱道东旧伤复发,再次与大部队失散。 找了好久,未能找到大部队,他只能一路乞讨回到了瑞金老家。解放初,朱道东又积极配合剿匪工作,在我地方武装队工作。然而因为不识字,加上无人证明,后来他的编制被撤销,各项待遇都取消,生活都面临巨大问题。 1970年,红1团的1位老战友余某来瑞金公干,恰好见到了朱道东,才知道:“因为身份难以证明,他这些年日子过得很难。”于是,余某讲:“老朱,咱们的老首长杨得志如今在济南军区工作,我替你给他写一封信。” 最终,这封余某代笔,署名“调皮鬼”的信件跨越万水千山,寄到了济南。杨司令读后,立即红了眼眶,当即回信:“朱道东同志,14岁就参加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打鬼子时身负重伤,为了给部队减轻负担,才主动申请复员。现在他却连饭都吃不上,你们(当地有关部门)要证明,要什么证明?他身上的累累伤疤就是最好的证明,必须迅速落实政策。” 随信,杨司令寄去了几百元钱,帮朱道东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当地有关部门给朱道东恢复了老红军的身份、待遇,让朱老得以安度晚年。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