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宁波探亲,没曾想,当丈夫看到墙上挂着的照片时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随后便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一张合影,居然能撕碎一段婚姻,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事儿就发生在黄丽萍和张志刚身上。他们的结合,始于共同的汗水,却没能抵过一张揭示过往身份的旧照片。 这根本不是什么门当户对的老套故事,而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的剧烈碰撞,最终导致了一个家庭的彻底崩塌。 故事的序章,需回溯至1969年。彼时,岁月悠悠展开新的画卷,诸多故事即将在时光长河中徐徐铺陈,一切皆从这一年起笔。 那年,19岁的宁波姑娘黄丽萍,主动报名去了天寒地冻的黑龙江北大荒。她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黄思深,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她,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不怕吃苦的劲儿。 到了北大荒,那环境可真叫一个恶劣。黑土地厚重黏脚,杂草比人还高,住的是泥草房,喝水都得去老远的地方挑。 但黄丽萍没被吓倒,她很快就适应了,手上的水泡变成了老茧,还乐呵呵地教大伙儿织毛衣,成了个人缘极好的人。 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本地农民张志刚。此男子寡言少语,为人憨厚老实。于劳作之事,颇具能力,堪称行家里手,实乃踏实肯干之辈。 他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城里来的姑娘,觉得她能吃苦,不娇气。而黄丽萍也欣赏他的勤恳朴实。1971年,两个互相欣赏的劳动者,就这么走到了一起。 他们自己动手盖了土屋,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日子过得踏实。后来,他们还有了一个儿子。在这片黑土地上,他们的身份很简单,就是一对靠劳动过活的夫妻。 至于黄丽萍真实的家庭背景,她没说,只告诉丈夫,父母是普通职员,她怕说出来,会给这个老实的男人增加心理负担。 1973年,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打破了往昔的静谧岁月。原本波澜不惊的日子,自此泛起层层涟漪,生活的轨迹也随之悄然改变。 那年,黄丽萍首度携张志刚及儿子踏上归程,回到宁波探亲。在熟悉又亲切的故土,亲情的温暖即将如春风般拂来。 这也是张志刚这辈子头一回进城,看着岳父家整洁的院落和陈设,他已经有些拘谨。而当他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照片时,整个人都懵了。 那是一张摄于1968年的黑白合影,照片里是年轻的黄丽萍和她穿着军装的父亲。照片下方,一行字迹清晰隽朗,醒目地标注着:“东海舰队航空兵工程部部长”。 这几个字,如重锤般敲出身份的厚重与责任的担当。“部长”这两个字像炸雷一样在他脑中响起,他瞬间手脚冰凉,冷汗直流,胸口闷得喘不过气。 原来,他娶的不是什么普通职员的女儿,而是一位高官的千金。这悬殊至极的身份落差,仿若一座巍峨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将他的精神与意志彻底压垮,令他在沉重的压力下几近窒息。 信任感瞬间崩塌,他觉得这几年的婚姻,像一场彻头彻尾的欺骗。在他看来,这不再是两个劳动者的平等结合,而是自己高攀了,他成了个笑话。 从宁波回来后,一切都变了。张志刚主动提出了离婚。他无法接受这层被隐瞒的身份,那份源于阶层差异的自卑感,彻底摧毁了他。 黄丽萍的母亲曾多次想利用关系把女儿调回城,但都被黄丽萍拒绝了。离婚后,她更是带着儿子,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大荒。 她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她选择的价值。她成了农场的技术骨干,带着大家改良土壤,提升产量,亲眼见证着农场从泥草房变成砖瓦房,直到2009年引进了大型机械。 她将自身全然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似是早已与它融为一体。在时光长河中,她未曾有过一丝犹豫,亦无半分怨悔,就这般坚定地倾付一切。 而张志刚,离婚后没有再娶,一个人住在农场的小屋里。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是日复一日地埋头劳作,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己农民的身份。 在他屋里,一直留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那是他和黄丽萍一起在地里干活时拍的。或许,那张照片里,才是他唯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那个平等的、早已被摧毁的世界。 信息来源:自己要下乡的“将军女儿”——《 文摘报 》2019年08月24日
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宁波探亲,没曾想,当丈夫看到墙上挂着的照片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8 11:5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