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十四五”交通规划核心项目招标结果尘埃落定: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等10家单位组成的“央地联军”,以95.91596886亿元的报价成功中标两大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项目。这笔近百亿大单不仅刷新了吉林年内基建中标纪录,更标志着东北亚国际物流通道关键节点的建设正式启动,为东北振兴注入硬核动能。 此次中标的联合体堪称跨领域协作的典范,成员涵盖央企主力与地方骨干,形成全链条技术覆盖: - 央企核心:中交路桥、中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等企业主攻特大桥、长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带来冻土施工、复杂地质掘进等核心技术; - 地方先锋:吉林省吉高路桥、祥润交通等本地企业深耕东北施工多年,精通严寒气候下的工序衔接与属地协调; - 跨区协同:黑龙江八达路桥、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等单位补充区域技术经验,实现黑吉陕施工资源联动。 这种“央企搭台、地方唱戏、跨区补位”的模式,正是近年超级工程的标配。此前吉林长春都市圈环线、松江河至长白高速等387亿元重点项目,均采用类似联合体模式推进,印证了“大标段总承包+专业化分工”已成为基建行业新范式 。 两个项目虽同属高速路网,但地质条件与建设难度差异显著,每公里7378万元的平均投资背后,是对东北自然环境的精准应对: 1. G12防川至珲春段:边境口岸的“生态走廊” - 基本盘:路线全长48.575公里,起于防川村莲花湖公园,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边缘延伸,终至东河口村,设特大桥2座、大桥18座、收费站3处 ; - 核心难点:途经敬信湿地等生态敏感区,需在“高速通行”与“物种保护”间找平衡,施工中需采用低噪音设备、分段作业避开动物迁徙期; - 工期规划:2025年9月15日开工,2028年9月14日竣工(3年工期),充分预留冬季停工与生态监测窗口。 2. G1131老爷岭至汪清段:黑吉省界的“穿山工程” - 基本盘:全长81.705公里,从黑吉界老爷岭延伸至汪清枢纽,包含7座隧道(总长5476.5米)、36座桥梁(总长17766.7米),桥隧占比超28%,堪称“桥隧博物馆” ; - 核心难点:需穿越老爷岭断裂带,应对岩爆、涌水等地质风险,且冬季最低温达-30℃,需采用混凝土防冻剂改良、隧道洞口保温棚等专项技术; - 工期规划:2025年9月15日开工,2029年9月14日竣工(4年工期),为复杂地质处理与设备调试留足时间。 与早年“赶工期、重速度”不同,这两个项目处处体现“科学建造+生态优先”的新理念: - 生态保护不打折扣:G12段明确沿国家公园外侧布线,禁止在核心区设置施工营地,所有弃渣场需进行植被复绿;G1131段隧道施工采用“零排放”污水处理系统,避免污染牡丹江支流 ; - 工期设置拒绝“一刀切”:根据东北“6个月施工期”特点,G12段因地形相对平缓设3年工期,G1131段因桥隧密集延长至4年,彻底告别“抢工期、轻质量”的旧模式。 作为吉林“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两条高速的价值远超“通行便利”: 1. 时空压缩效应:防川至珲春的通行时间将从1.5小时缩短至40分钟,珲春口岸至长春的物流时效提升30%,助力“长吉珲大通道”形成“双铁路+双高速”格局 ; 2. 省界互联互通:G1131段衔接黑龙江杏山至老爷岭高速,彻底打通黑吉东部省界瓶颈,长白山旅游资源与牡丹江工业带实现“1小时联动”; 3. 边境贸易升级:项目串联珲春对俄、圈河对朝口岸,建成后东北亚跨境物流成本降低15%-20%,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交通支点; 4. 振兴乘数效应:建设期可带动当地建材、劳务等产业增收超20亿元,建成后预计拉动沿线GDP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为汪清、珲春等县市创造超3000个长期岗位。 从10家单位的联合体组建,到生态与工期的科学平衡,再到东北亚通道的战略布局,这95.92亿大单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中国基建的“质的飞跃”。随着2025年9月开工令的下达,一条条隧道将穿透老爷岭的崇山,一座座桥梁将横跨延边的河谷——它们连接的不仅是黑吉两省的距离,更是东北地区与世界的联系,是传统工业基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坚实脚步。 待2029年两项目全部竣工,吉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向5000公里大关迈进,东北振兴的交通基石,正被这些“超级工程”牢牢夯实。
楼下张叔家闺女,28岁,前天突然晕倒,送医院抢救了一天,还是没救过来!我听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