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江苏一对夫妻为筹集资金,将房产抵押给某典当行借款100万元。但夫妻二人在4年内累计还款159万元后,他们竟被典当行告知仍需继续偿还近百万元。由于拒绝支付,对方将其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夫妻需继续还款,但二审判决亮了! 信息来源:浙江法制报2025.9.18|《惊呆!夫妻借100万元还159万元后,还被追讨百万元!法院判了》 江苏一个老小区里,老张夫妻是出了名的实在人。 老张在工厂当技术员,每天早出晚归,手上总带着机油味。 妻子在超市做收银员,说话轻声细语,见人就笑。 儿子刚上大学,学费生活费不算少,老两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存折里的钱都是省出来的零碎。 四年前的一天,老张的表哥找上门,说要合伙做建材生意,保证稳赚不赔,就是得先垫钱进货。 老张有点心动,可翻遍家里所有存折,凑来凑去还差一大截。 表哥催得急,老两口咬咬牙,把住了二十年的单位房改房,拿去典当行抵押借钱。 那天下午特别闷热,典当行里空调开得足,可老张手心全是汗。 业务员拿着计算器噼啪响,合同上的字又小又密,老张戴上老花镜,眯着眼看了半天,好多条款还是没弄明白。 业务员指着最后一行说“月息三分,按时还就没事”,老张没细想“三分息”到底是多少,就听见妻子在旁边轻轻扯他衣角,眼神里满是不安。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了字。 等拿到钱的时候,老张才知道要扣2万5的“综合费用”,说好借100万,实际到手的只有97万5。 装钱的牛皮纸袋又厚又沉,他攥在手里,感觉烫得慌,心里却空落落的,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生意等着用钱,没时间多纠结。 谁知道生意压根没像表哥说的那样顺。 头一年就赶上环保检查,仓库里的板材堆得像小山,愣是卖不出去。 钱收不回来,还款的日子却一天都不能拖。 老张白天跑工地找客户,鞋子磨破了两双。 晚上又开着网约车跑夜班,常常到后半夜才回家,倒头就睡。 妻子也没闲着,下班回家就坐在灯下缝补衣服,接些零活,针脚密密麻麻,手指被针扎破好几次,贴个创可贴接着干。 每个月十五号是还款日,妻子总会提前三天把定期存折转成活期。 有次赶上大雨,她忘了预约大额取款,揣着存折跑了三家银行,裤脚全湿透,头发滴着水,回来冻得直打哆嗦,却没跟老张抱怨一句,她知道老张已经够累了。 就这么熬了四年,老两口掐着指头算,前后一共还了159万零300块。 本以为借的钱早该还清了,可典当行的人突然找上门,说还得再还60万本金,还要补利息。 老张当时就懵了:“我还了这么多,怎么还欠这么多?” 没等老两口想明白,法院传票就寄来了,典当行把他们告了。 一审法院开庭,对方拿出厚厚一叠还款记录,说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利滚利”就是这么算的。 最后一审判老张夫妻再还98万2千块。 走出法院的时候,天阴沉沉的。 妻子忍不住掉眼泪,抹着眼睛说“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老张没说话,盯着法院门口的国徽看了好久,突然攥紧拳头说“上诉!咱没做错,不能认这个冤枉债!” 二审开庭那天,老两口早早到了法院。 法官没急着判,而是让双方把每笔账都摊开算。 算着算着,法官发现了问题,合同里藏着个“服务费按月收取”的条款,可这笔钱竟然重复收了四年,典当行的人被问起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法官还说,国家早有规定,借钱的年利率不能超过24%,老张夫妻还的钱,早就够覆盖合法的本金和利息了。 最后,法院判老张夫妻胜诉,驳回了典当行的所有要求。 拿到判决书那天,妻子小心翼翼地用塑料皮把纸包好,放进装房产证、户口本的铁盒子里,锁得紧紧的。 老张拿着失而复得的房产证,摸了又摸,眼眶有点红,这房子,总算是保住了。 现在老张常跟邻居说:“该咱还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咱担的冤枉债,咱也不能稀里糊涂认了。咱老百姓没权没势,可还有法律给咱做主呢!” 其实老两口的生意最后没做成,还亏了不少钱,可他们一点都不后悔上诉。 用老张的话说,这四年虽然苦,可也明白一个理:日子再难,也得守住底气,遇到不公,别慌别退缩,法律心里有杆秤,总能还咱一个公道。
许敏已经把老杜在京北立了,而且是刑!柴桑大姐说,去年就把她立了,大家知道去年十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