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SOHO中国,这艘曾经在中国地产江湖乘风破浪的巨轮,如今看起来更像一艘在迷雾中漂浮的方舟。它近期的财报,亏损近9200万,短期资产连负债的三成都覆盖不了,这不只是简单的“报应论”能解释的。 这背后是一个更值得琢磨的商业故事:当资本试图与它赖以生存的土地彻底剥离,会发生什么?此情形远非一场简单的道德审判所能涵盖,其中牵扯诸多因素,盘根错节,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绝非寥寥数语可道尽。 故事的一开始,资本和精神就已经出现了分裂。潘石屹与张欣伉俪所积累的财富,每一分每一毫皆镌刻着“中国制造”的印记,这背后是无数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也是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见证。 他们抓住了中国城市化最狂飙的年代,一个草根出身,负责搞定销售和人脉;一个从流水线女工逆袭到剑桥,负责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包装楼盘。 然而,财富的根扎在中国,精神的果实却想结在彼岸。张欣早入美籍,毫不讳言地批判中国教育刻板。她身体力行,将自己的孩子送往美国,似以实际行动为其观点佐证,其态度与选择引人深思。 这种分裂在他们的慈善行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笔高达6亿人民币的巨额款项,精准地流向哈佛、耶鲁等美国知名高校。 而此举打着资助中国贫困学生的旗号,看似善举,背后的考量却引人深思。未几,他们的两个儿子接连踏入哈佛学府的神圣之门,开启了一段崭新且充满希望的学术征程,在知识的殿堂中探寻真理之光。 对比之下,2008年汶川地震,他们捐了200万,这个数字甚至不到公司当年净利润的零头。到了2020年国内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公众只等来一句社交平台上的“武汉加油”。 当资本的精神归属与财富来源严重错位时,它与本土市场的情感连接,也就从那时起,开始一寸寸地断裂。 他们竟天真臆想,于中国市场业已验证的成功公式,能够如影随形般被轻易携至他处。在中国,他们的成功是时势、人脉和资本运作的完美结合。 自2014年始,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对国内核心资产展开疯狂套现。诸如SOHO世纪广场、外滩SOHO等资产,皆在这场急于变现的浪潮中被纷纷抛售。一笔笔交易,换来了约300亿现金。 这笔巨款像潮水一样,通过海外信托,涌向了美国。他们试图在美国复制“倒买倒卖”的成功学。可惜,他们没算到远程办公的浪潮会席卷美国,曾经的“现金牛”商业地产,一夜之间空置率飙升,变成了“吞金兽”。 一套位于纽约的奢华宅邸,持有期间市场风云变幻。最终,主人不得不忍痛割爱,以亏损超200万美元的代价将其转手,令人唏嘘。 他们还把触角伸向好莱坞,结果一部电影就烧掉了超过2000万美元。这证明,他们对美国文化产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纯粹的财务投资层面,水土不服的代价是惨痛的。 这场豪赌,赌的是美国的回报率会跑赢中国,结果他们输了。他们忘了,资本从来不是脱离“生态系统”就能独立增值的。 当他们想“金蝉脱壳”的时候,才发现退路早已被自己堵死。公众的信任在一次次“双标”行为中消耗殆尽,疫情期间的沉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监管的重锤也随之落下。先是7亿多的偷逃税罚款,接着又是总计超20亿的追缴税款和滞纳金。这清晰地表明,想从中国市场轻松套利走人的窗户,已经关上了。 最后那根救命稻草——把公司整体卖给美国黑石集团的计划,也宣告失败。这不只是商业上的挫败,更是市场对他们资产价值和个人信誉的双重否定。 2022年,潘石屹和张欣辞去了公司所有职务,从公众视野中彻底“消失”。这艘船,最终失去了船长,在风浪里独自飘摇。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 收高额罚单、债务违约,潘石屹的SOHO中国仍要卖资产自救
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SOHO中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8 10:51:11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