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个寂寞!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美、英、德等多国的零部件。而这些国家,都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国家。也就是说,西方那么多国家在吆喝让乌克兰加油跟俄罗斯干,结果人家在背后猛赚钱。 这些零件怎么跑到俄军手里的?说穿了就是西方企业的 “小套路”。 他们先把军用芯片贴上 “冰箱配件”“家电控制器” 的标签,假装是民用产品,再找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的公司当 “中间商”,转一手就能光明正大地运到俄罗斯。 去年立陶宛海关就查到过一批货,箱子上写着 “农业机械零件”,打开一看全是导弹导航用的陀螺仪;波兰更夸张,截获的 “汽车音响”,拆开来竟是无人机的图像传输模块。欧盟自己的报告都承认,自从对俄制裁升级,这种 “绕路卖零件” 的生意,交易额直接涨了 37%。 气人的是,西方政府还在装样子 “管事儿”。 嘴上喊着 “严禁给俄罗斯卖军用物资”,背地里却给企业开绿灯。欧盟搞了个 “双用途物品许可证”,本来是防止民用零件流入军方,结果去年比利时 83% 的申请都批了,理由全是 “不涉及核心军事用途”; 美国更过分,一年发了 1.2 万份 “豁免函”,允许企业给俄罗斯卖 “非敏感技术”— 可这些技术,转头就装在了俄军导弹上。 泽连斯基在视频会议上跟七国集团的领导人急了,拍着桌子问“你们一边给我送武器,一边给俄军供零件,到底帮谁?” 可对面要么低头翻文件,要么打哈哈说 “再研究研究”,没一个人敢正面回答。 前线的乌克兰士兵,遭遇更荒唐。他们抱着美国援助的 “海马斯” 火箭炮往前冲,却不知道对面俄军射来的导弹里,装着和自家武器同一家美国公司的芯片;躲在战壕里防无人机轰炸,没想到那些无人机的导航模块,和德国援助的通讯设备用的是同款零件。 乌克兰军方没办法,只好成立专门的 “核查小组”,一查更心凉:12 家西方企业的产品,居然同时出现在俄乌双方的武器里。比如美国德州仪器的一款芯片,既能装在乌军的 “星链” 终端里,也能装在俄军的 “柳叶刀” 无人机上; 德国博世的压力传感器,既能调乌军装甲车的油压,也能控俄军导弹的飞行姿态。士兵们无奈地说“我们到底在跟谁打仗?是跟敌人,还是跟盟友卖的零件?” 可这场戏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背后全是西方的利益算计。 美国的军工企业就盼着战争拖下去 — 俄罗斯能拿到零件继续打,乌克兰就更得买美国武器。去年美国对乌武器出口破了 200 亿美元,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涨了 18%,雷神公司的利润增了 22%。 欧洲企业也不想吃亏:德国博世不想丢了俄罗斯市场,去年通过第三方卖零件赚了 3.2 亿欧元,比给乌克兰的援助还多 50%;英国 ARM 公司一边给乌军供芯片,一边通过授权商给俄罗斯供货,两头赚钱。就连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的中间商,也靠转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泽连斯基不是没反抗过,他喊着要建 “全球零件追踪系统”,没人响应;呼吁严查违规企业,西方政客要么打哈哈,要么说 “需要时间”。 毕竟没人愿意戳破真相 — 一旦断了零件供应,俄罗斯战力可能下滑,美国军工赚不到钱,欧洲企业会丢市场,这场 “多方共赢” 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现在乌克兰前线的战壕里,士兵们看着手里的西方武器,再看看天上俄军的无人机,眼神里全是迷茫。他们流的血,成了西方企业财报上的数字;他们守的阵地,成了政客们谈判的筹码。 这场喊着 “正义” 的战争,到最后不过是一场围绕利益的闹剧,而乌克兰,终究是那个 “打了个寂寞” 的主角。
泽连斯基对俄罗斯放话称;停火谈判可以,但条件是俄罗斯必须赔偿一万亿美元,作为在战
【14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