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了 10月8日,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非今年票委) 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他警告说,要是一下子降很多利息,会让物价涨得更厉害,还提到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变慢了,通胀却没降下去,已经有点“滞胀”的苗头。 要理解这事儿得先搞明白,美联储这半年来干了啥。就在上个月,也就是9月18号,他们刚把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降到4%-4.25%,这是2025年第一次降息。 要知道2024年他们已经降了三次,今年忍了五次会议没动,现在一重启降息就引发争议。 更有意思的是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都吵翻了,6个人觉得今年该维持利率不变,9个人支持再降50个基点,还有个激进派居然觉得该降125个基点,这种分歧程度在近几年都少见。 卡什卡利担心的"大幅降息引发通胀",其实是有历史教训的。上世纪70年代那波滞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时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打仗,OPEC直接减产,全球油价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 油价一涨,运输成本、生产原料全跟着涨,物价就像脱缰的野马,可经济却因为成本太高陷入停滞,美国人排队加油的场景至今还在经济史上留着阴影。 现在的情况虽然没那么极端,但本质上都是供给端压力没解决,光靠降息刺激需求,最后只会让通胀更难控制。 有人可能会问,降息不是为了刺激经济吗?怎么反而有风险了?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经济潜在增速"这个看不见的线。卡什卡利说得很实在:"你试图推动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它的潜在能力,最终只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最多能扛100斤,你非要让他扛200斤,要么就是把东西摔了,要么就是把人累垮。 现在美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到1.6%,看着还行,但这是在通胀没彻底压下去的前提下,要是再猛踩降息油门,相当于给已经发热的经济再盖一床被子。 更麻烦的是,美联储现在面临的是"两难困境"。要是不降息,经济增长本来就慢,万一真滑进衰退怎么办?要是降息太狠,通胀又可能卷土重来。 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为了治通胀,直接把利率加到两位数,虽然最后把通胀压下去了,但也付出了经济衰退的代价。 现在的美联储显然不想走这条路,所以才会在降息幅度上反复纠结。卡什卡利虽然不是今年的票委,但他的警告其实代表了一部分官员的担忧:不能为了短期刺激,牺牲长期的物价稳定。 从实际数据来看,美国现在的情况确实有点棘手。9月的议息声明里特意加上了"通胀上升"的表述,这说明美联储自己也承认通胀压力还在。 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更直接,超市里的牛奶面包价格没怎么降,房租还在涨,可工资涨幅却跟不上,这种"钱不值钱"的感觉就是滞胀最直观的表现。 企业那边也不好过,成本降不下来,订单增长又放缓,不少公司已经开始缩减招聘计划,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消费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可能有人觉得,卡什卡利一个非票委的话不用太当真,但这种"吹哨"行为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美联储内部历来有"鹰派"和"鸽派"之争,鹰派更看重控通胀,鸽派更关注保增长,现在连非票委的鹰派都出来喊话,说明内部对当前政策路径的担忧已经摆到了台面上。 而且别忘了,2024年那三次降息之后,通胀并没有如预期般回落,这已经让一部分官员对宽松政策的效果产生了怀疑,卡什卡利的警告不过是把这种怀疑公开化了。 说到底,美国经济现在的问题不是简单降息就能解决的。滞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常规的宏观政策会失灵——刺激政策会加剧通胀,紧缩政策会加重停滞。 上世纪70年代最后是靠技术革命和能源结构调整才慢慢走出来的,现在美国同样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而不是在利率调整上反复纠结。 卡什卡利的警告更像是给市场提了个醒:别指望美联储能用降息解决所有问题,经济的病灶不除,再怎么吃药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经济困局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实在。要是通胀真的反弹,手里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要是经济真的衰退,工作机会可能会变少。 就像当年夏威夷核弹误报时人们的反应,面对不确定性,有人会慌不择路,有人会及时行乐,但现实中没有那么多"误报"的好运。 美联储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是继续小心翼翼地降息,还是重新收紧政策,不仅会影响美国经济,还会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而卡什卡利的警告,或许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第一声雷。
美联储宣布了 10月8日,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非今年票委)宣布
天天纪闻
2025-10-08 10:47:55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