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武器“打痛”后,泽连斯基破罐子破摔,点名指责中美英德日韩 被炸得连夜断电,泽

地缘历史 2025-10-08 10:47:46

被俄武器“打痛”后,泽连斯基破罐子破摔,点名指责中美英德日韩 被炸得连夜断电,泽连斯基这次不再回避,开始当众“甩锅”。但这一次,他点名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美英德日韩。   10月5日凌晨,乌克兰上空响起了新一轮空袭警报。俄军发射了超过50枚导弹,调动了近500架攻击型无人机,几乎覆盖了乌克兰主要城市的能源设施和军工目标。   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同时断电,多个“海马斯”系统弹药库被摧毁。泽连斯基想反击,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让民众过完这个冬天。   空袭带来的震动不只在战场上。10月6日,泽连斯基突然召开电视讲话,语气激烈,态度罕见。   他拿出一份清单,直接点名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荷兰和瑞士,指责这些国家的企业为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提供了关键零部件。   “每一枚打在乌克兰土地上的导弹,背后都有外国制造的零件!”泽连斯基在镜头前怒吼。很快,乌克兰外交部开始召见相关国家大使,要求解释。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抗议,而是一次有准备、有数据、有目标的公开指控。   泽连斯基指出,俄军使用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中含有多达96个外国制零件,攻击型无人机中更是超过10万个非俄制元件。   他还列举了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英国某微处理器企业的具体产品型号。这些零件精确控制飞行轨迹,保障导弹命中率。   从表面看,这是乌克兰在发泄愤怒。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泽连斯基这次的行动更像一次战略转向。   G7将在本周召开制裁协调会议,泽连斯基正是要在会议召开前,把西方国家逼上谈判桌。   他要求七国制定系统性方案,堵住制裁漏洞,防止零部件经由第三国流入俄罗斯。   但熟悉局势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要求更像是理想主义者的呐喊,因为他的盟友,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美国的态度目前最为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射程更远的“战斧”导弹,另一方面却对G7发布强硬声明表示反对。   “我们不会被乌克兰牵着鼻子走。”白宫幕僚在非公开场合的表态透露出另一层逻辑,乌克兰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战略重点。   欧洲也并不团结。德国虽然在制裁声明上签字,但仍继续从俄罗斯购买液化天然气,法国则在多个场合强调“对话空间仍在”。G7的裂痕,已经不是秘密。   泽连斯基当然知道这一切。他不是不清楚中国产品流入俄罗斯的路径,也不是不知道韩国企业在灰色地带的游走。   他的点名指责,更像是一场双向施压:一方面逼迫西方国家在制裁上做出实质性动作,另一方面也借此把国内战场失利的责任转嫁出去。   今年以来,乌军在顿巴斯方向节节败退,恰索夫亚尔前线几乎被俄军压平。   而最致命的问题,是泽连斯基亲自批准的“北线反攻”计划,抽调了精锐部队支援库尔斯克,导致东线空虚,被俄军顺势突破。   乌克兰国内的不满正在积聚。国防工业虽然在数据上实现了飞跃,年产值逼近350亿美元,是战前的35倍,但依旧无法独立支撑战局。   前线士兵缺乏夜视设备与电子干扰器,反而要靠乌克兰国产无人机反击俄军。乌军内部的不满甚至出现在了Telegram的公开频道中。   泽连斯基这次还把中国推到了风口浪尖,显然不是因为中国企业制造了多少芯片,而是他想通过制造“中俄联手”的舆论压力,逼迫西方重新聚焦乌克兰。   中国则迅速回应,强调中俄贸易行为完全符合国际规则,“不接受无端指责与道德绑架”。   泽连斯基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只要能逼西方人更卖力,我就不在乎得罪谁。   但问题是,泽连斯基的这场外交赌博,已经越来越像破罐子破摔。他知道自己在西方的政治红利已经所剩无几。连任几无可能,和平谈判也渐行渐远。   “如果不能赢,那就让别人也别想好过。”这是他最近在内部会议上的一句原话。   据知情人士透露,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在G7会议后公布一批“协助俄罗斯”的外国企业名单,并配套乌克兰单边制裁措施。   虽然这些制裁在实质上作用有限,但在外交领域,却足以掀起波澜。   而最让人警觉的,是泽连斯基开始推动乌克兰军工自主战略。他已经批准一项计划,与欧盟国家联合研发新型远程导弹,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与此同时,乌军近期在哈尔科夫周边首次使用国产制导武器,命中俄军后勤节点。   这意味着,乌克兰正试图摆脱“被援助国”的身份,转向更加激进的战略自主模式。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战局和外交格局。

0 阅读: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