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党还是没谈拢,美国政府继续关门,特朗普:我要和中国好好谈谈 10月1日凌晨,联

地缘历史 2025-10-08 10:47:46

两党还是没谈拢,美国政府继续关门,特朗普:我要和中国好好谈谈 10月1日凌晨,联邦政府正式进入“关门”状态。国会两党在《平价医疗法案》上的争执彻底撕破脸。民主党咬死要继续医保补贴,共和党则死守“干净拨款”,谁也不肯让步一步。   现在大约有80万名联邦雇员被推上了“无薪假期”的悬崖,政府每天白白烧掉将近4亿美元的运作成本。   机场航班延误、博物馆大门紧闭、护照卡在审批系统里、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发不下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竟像个资金链断裂的初创公司,一夜之间人心浮动。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特朗普政府这回根本没打算“临时应付”。   他们直接要求各机构准备“永久裁员”计划,连“假装还在运作”的幌子都懒得挂了。过去的政治默契在这场对峙中被撕个粉碎,留下的,只有一地混乱。   而这场混乱背后的根源,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预算制度本就漏洞百出,如今在政治极化的催化下,变成了两党相互博弈的炸药包。   医疗、移民、教育,每一个议题都被包装成政治表态的战壕,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丢掉“信念”。于是,美国政府成了两党角力的牺牲品,普通民众成了无声的代价。   可就在这局势一团乱麻之际,特朗普突然抛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要和中国好好谈谈。   10月底的APEC峰会,本该是各国领导人寒暄几句、签几个无关痛痒的协议的场合。   但对特朗普来说,这却是一个翻盘的机会。他急需转移国内对政府停摆的怒火,而中美关系,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出口。   尤其是大豆问题。2025年5月以来,中国对美大豆订单“清零”,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   对于依赖大豆出口的中西部农业州来说,这消息比任何一次飓风更具杀伤力。这些州,大多是特朗普的票仓。   如果他不能在这次谈判中拿出点成果,别说2026年的中期选举,连党内初选都可能出局。   他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这次谈判,他势必会下猛药。   不排除他会抛出关税换订单的交易,把农业补贴和对华谈判绑在一起,继续他熟悉的“交易式外交”。   问题是,中国还吃这一套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2018年时,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高达19.2%,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14.7%。   供应链多元化、“一带一路”出口结构调整、科技自主创新,中国的抗压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中美之间早已不是谁离不开谁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需,各有底线。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他知道,一次高调的中美会晤,足以在媒体上盖过国会争吵的噪音。   而且如果他能拿下一纸大豆协议,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他都可以在国内喊出“我为农民争到了饭碗”的口号。   这对他来说,是政治加分题,但对中国来说,只是一次外交例行公事。   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大豆。科技封锁、芯片战、南海博弈、台海局势,每一个议题都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结构性矛盾。   哪怕在APEC峰会上达成临时协议,也不过是短期止血,无法根治深层裂痕。   这场政府关门,不只是一次行政停摆,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美国政治体制的裂痕。   当两党把医保补贴当作战场,当预算案变成意识形态的武器,整个国家就被裹挟进了他们的博弈里。   普通民众的生活被迫暂停,而政治精英却在边缘博弈中各取所需。   特朗普当然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个擅长利用局势的商人。他清楚什么时候该喊中国是“威胁”,什么时候又该说“合作”。   这一次,他选择了后者,只不过不是为了中美关系,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而中国,似乎早已习惯这种“周期性接触”。只要谈判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中方会参与,也愿意合作。   但若是带着单边施压的剧本而来,那就免谈。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只能靠大豆订单维持合作的角色。   美国政府还会关多久?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或许等到APEC峰会结束,或许等到民众的愤怒再也压不住。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政治闹剧中,受伤最重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国会,而是那些每天早上依旧坐上通勤列车、却不知道今天工资能不能到账的普通美国人。

0 阅读: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