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因在杭州西湖灵隐寺畔裸泳
结识了一个真正的小学教师胡宗南
二人一见如故,通宵夜谈,当场结拜
黄埔军校一期胡宗南结拜戴笠的一首小诗,写尽这个永恒沉默者生动的一生。
冯钰锴,一个小号胡宗南。//[鲜花]真难得,不知他是否知道冯钰锴先生的情况
:永恒的沉默
解放军为对一江山岛进行缜密的侦查,并建立了渡海侦查队。
而更隐秘的情报战悄悄进行。
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员冯钰锴,向负责攻岛的部队提供了一江山岛的防御部署图,并在解放军攻岛时率部起义。
冯钰锴毕业于黄埔军校炮兵科,后来加入远征军,在异国他乡抗战。
抗战胜利后,反感国民党政权和军队的腐败,解甲归田,回到故乡台州,开饭店度日。
解放军解放台州以后,21军台州情报站站长龚平同志接到任务,要求他搞一江山岛的情报。
哎呀,这个海岛情报工作难做啊!你得有人打进去,这时候找谁打进去?怎么打进去?完全没有任何基础,这个人还要懂军事,不然搞不来军事情报。
龚平愁的不行。
地方干部告诉他,当地还有这么一个人,龚平喜出望外,找到冯钰锴做工作。
冯钰锴起初不敢答应,龚平真的是三顾茅庐,冯钰锴考虑再三,打算为解放做点贡献。
冯钰锴字济人,他在黄埔和远征军人缘都很好,他到了大陈岛,在码头位置开了个“济人饭店”,不吭不哈,守株待兔。
果然,岛上国民党军官有看到饭店名字,感觉很纳闷,因为“济人”并不是常见词,是不是我的远征军老战友?
一看,果然是,你开饭店做什么?
冯钰锴很难过,我被共产党追捕,逃难,不开饭店干什么?
军官就说,走走走,到司令部当参谋去。
冯钰锴就再次穿上国民党军装,恰好胡宗南要组建炮兵大队,战友就推荐冯钰锴,这是炮兵专家!
胡宗南当面考核,榴弹炮怎么怎么,加农炮怎么怎么,冯钰锴当然是对答如流。
胡宗南乐了,哎呀,这是天赐良才啊!当场委任他做炮兵大队副大队长。
冯钰锴在岛上扎下根来,用了半年时间,绘制了详细的一江山岛防御工事图,并把它藏在一块水泥石块里。
1954年底,与他单线联系的老船工毛加寿以走私的名义到一江山岛。
那天吃完午饭,同为卧底的冯钰锴副官将水泥石块在手里来回把玩以引起毛加寿的注意。 然后趁着没人的时便假装丢东西把石块丢到毛加寿附近的礁石滩,说:“老乡这里贝壳很多,你捡点吃吃吧。 ”
毛加寿心领神会,成功将防御部署图送至我军。
一江山岛解放战斗命令下达的同时,解放军参战部队连以上干部人手一份一江山岛防御工事图,其详细与详尽,让戎马生涯的干部们都感到惊讶。
不要说,也不要问。
干部们心领神会。
战斗毫无悬念,结果尽人皆知。
故事的核心不在这里。
冯钰锴在战斗当中“被俘”,以战俘的身份被带回台州。
后来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这个“战俘”的身份,在漫长的岁月当中,是真正给他找了很多麻烦,他成了“老运动员”,这个都能想到。
但是他始终什么都不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说。
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发公函,宣告冯钰锴的侦察档案解密,为他的真实身份开出证明。
他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就是永恒的沉默。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可能还会被唤醒。
所以就需要他一直沉默到去世。
不为人知,没人知道。
到去世都是“国民党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