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

史鉴奇谈 2025-10-08 10:02:18

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普京转身就把能源卖回欧洲,我们怎么办?   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毕竟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天然气占了欧盟进口量的45%,原油占比也高达27%,那种深度绑定的关系不是一场战争就能彻底斩断的。   但真要实现“转身就卖”,俄罗斯得先迈过几道绕不开的坎。战争打了这么久,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管道不少遭了破坏,修复这些设施得花大钱更得花时间。欧盟那边也没闲着,他们早就发布了《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计划,目标直指2030年前摆脱对俄依赖。   欧盟的动作相当迅猛。他们正玩命找替代气源,从卡塔尔、美国抢液化天然气,向阿塞拜疆要管道气,计划每年新增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更狠的是欧盟在搞能源转型,他们打算2030年把风电和光伏装机量提到现在的三倍,单这一项就能替代1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   俄罗斯心里比谁都清楚,欧洲的能源大门一旦关上,再想推开就难了。所以他们这两年一直在给中国市场下重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逐年攀升,新的管道项目也在加紧推进,这些都是绑定中国市场的硬投入。普京不会不清楚,把所有鸡蛋再放回欧洲那个已经裂了缝的篮子里,风险比当年还大。   退一步说,就算欧洲想回头,双方的信任也早被战争磨没了。欧盟委员会主席范德莱恩早就放了话,“我们不能依赖一个时常威胁欧盟的能源供应者”。这种心态下,欧洲就算缺气,也得硬着头皮找别人买,不会轻易再把脖子伸进俄罗斯的能源套索里。   中国更不是坐等着被拿捏的角色。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悄悄布局能源备胎,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看别人脸色的状态了。从沙特、阿联酋进口的原油一直在增加,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订单签了一堆,这些都是对冲风险的后手。   国内的能源结构也在悄然变脸。风电、光伏的装机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遍地开花。我们每多一分清洁能源的产出,就少一分对进口油气的依赖,这才是最扎实的底气。   中俄的能源合作也不是口头约定那么简单。双方签的都是动辄二三十年的长期协议,里面明确了供应量和价格机制,不是普京想停就能停的。俄罗斯的能源企业也不傻,中国这个稳定增长的大市场,可比反复无常的欧洲靠谱多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   当然,做好最坏的打算永远没错。波兰那次“边境关闭”给的教训够深刻,把能源安全绑在单一国家身上,跟把身家性命押在单张牌上没区别。我们得接着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步子,既要稳住俄罗斯这个合作伙伴,也得拉紧中东、中亚等其他供应方的手。   国内的能源转型更得提速。欧盟靠提高能效一年能减少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多装一台高效热泵,多建一座光伏电站,都是在给能源安全多上一道保险。   说到底,俄乌战争只是让能源格局变了个样,并没有颠覆基本的商业逻辑。俄罗斯需要稳定的买家,中国需要安全的供应,这种互补性短期内没人能替代。但商业逻辑也架不住地缘政治的折腾,提前备好PlanB才是万全之策。   我们要做的不是怕普京“转身”,而是让自己即便面对这种情况也能稳如泰山。当中国的能源供应网变成一张遍布全球的大网,当清洁能源能顶起半边天,不管哪个方向出点状况,我们都能笑着说“没事,咱有的是办法”。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