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这事得从更早些时候说起。九月初,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已经给钢厂打了招呼,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金布巴粉。当时不少人以为只是局部调整,没成想这只是开胃菜。 上周双方还坐下来谈了好几轮,磋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谈崩之后,中方直接亮出了底牌,把限制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美元计价的船货,这步棋走得又快又坚决。 澳大利亚那边彻底慌了神。总理阿尔巴尼斯直接出面表态,说这事“令人失望”,还盼着能赶紧解决。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铁矿石对两国经济的分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里,有七成五都流向了中国市场。而铁矿石又是澳大利亚最值钱的出口货,之前一年光这一项就赚了1160亿澳元。 必和必拓的日子更不好过。作为向中国供应铁矿石的三大巨头之一,公司刚经历了铁矿业务的利润滑坡,2025财年铁矿调整后EBITDA比上一年降了24%。 现在中国市场突然踩了刹车,必和必拓手里的牌瞬间少了大半。公司发言人被问起这事,只能含糊其辞,说没法对商业安排发表评论。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已经排上了日程,要和必和必拓CEO迈克·亨利当面会谈,想从中斡旋出点转机。但他们恐怕没搞懂,中方这次动真格的,根源早埋了好几年。 这些年中国钢铁企业过得有多憋屈,外人很难想象。中国每年要进口超过12亿吨铁矿石,花掉的外汇储备高达1300亿美元,却一直没掌握定价权。 汇率稍微波动一下,一家钢厂就能亏掉6.4亿美元。普氏指数的溢价更成了吞金兽,每年都要让中国企业多掏15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钢厂的总利润大概500亿人民币。而必和必拓一家的利润就有100亿美元,轻松超过了中国钢厂的总和。这种利润倒挂的局面,早该被打破了。 三年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就是为了拧成一股绳。作为单一大买家统一采购,就是要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多话语权,这次停购正是实力的直接展示。 更关键的是,中方早就不是只能依赖澳洲矿的被动局面了。手里的“备胎”早就准备就绪,而且一个比一个靠谱。 非洲的西芒杜铁矿就是张王牌。中资在这里控股超过40%,矿石品位高达66%,每吨60美元的成本优势让澳洲矿企望尘莫及。 最值得关注的是,西芒杜铁矿超过三成的贸易都要用人民币结算。这记重拳,直接砸向了美元主导的大宗商品结算体系。 巴西那边的渠道也在拓宽。中国和巴西签了1900亿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已经有35%的大豆贸易用人民币结算,5000万吨铁矿石采购也在待命。 现在中国进口铁矿石里,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到了28%。这个数字还在往上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覆盖了189个国家,上半年交易额突破90万亿元。 家里的储备更是稳军心的压舱石。港口里堆着1.44亿吨库存,钢厂还有25到30天的备用量,国家储备更是达到1亿吨。就算短期供应紧张,国储一投放就能稳住市场。 需求端的变化也在加分。房地产用钢量降了不少,电炉炼钢的占比稳步提升,高端钢材需求在增长。这些变化让中国对低品位铁矿的依赖越来越弱。 必和必拓CEO迈克·亨利之前还说,中国基建和新能源行业的需求能抵消房地产的萎靡。现在看来,这种依赖正在被中国主动打破。 市场已经给出了预判。彭博社分析,必和必拓最终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概率高达75%。毕竟中国占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80%的份额,买家的态度就是市场规则。 有人担心四季度会出现5300万吨的供应缺口,其实这种担心有点多余。港口库存本来就高,冬天钢材需求又会转淡,加上国储的调控能力,价格很难出现大幅波动。 等到2026年西芒杜项目投产,全球铁矿石的供需格局还要大改。中国对高品质矿的需求增长,和对低品位矿的淘汰会同步进行,行业版图正在重绘。 这场博弈看似是针对必和必拓,实则是中国制造业向资源定价权发起的冲锋。当全球四分之三的海运铁矿都流向中国,规则就该由中国参与书写。 之前澳大利亚几届政府跟着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还阻碍正常经贸合作,现在该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了。 中方这步棋,既是给澳大利亚立规矩,也是给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立标杆。美元结算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撬开一道裂缝。 未来这道裂缝只会越来越大,原油、铜等其他大宗商品说不定都会跟上。这不是突然的发难,而是长期战略布局后的必然结果。 信源:新华社《中国宝武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
史鉴奇谈
2025-10-08 10:02:18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