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号晚上,玉林高速上的哭声撕心裂肺。陈师傅(化名)抱着刚被救出来

娱乐来说话 2025-10-08 08:14:46

2025年10月2号晚上,玉林高速上的哭声撕心裂肺。陈师傅(化名)抱着刚被救出来的妻子,眼睁睁看着自家车被大火吞没,里面还困着他六年级的大女儿和4岁的小女儿。 就在半小时前,一家人还在车里说说笑笑。小女儿手里攥着刚买的国庆小国旗,大女儿在背明天要默写的课文。陈师傅想着再开20公里就到服务区,给孩子买她们念叨了一路的冰淇淋。 可意外来得毫无征兆。前方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主车道拐出去,“咚”的一声撞上了绿化带。陈师傅心里咯噔一下,刚想减速,就看见那辆车停在路边,连双闪都没开,更别说放警示标志了。 夜间高速上的灯光晃得人眼晕,陈师傅猛打方向盘,可后面的车没反应过来,“砰”地一下追尾了他的车。撞击瞬间,油箱好像漏了,火星一溅,车座套立马烧了起来。 陈师傅第一时间想拉开车门救孩子,可变形的车门怎么也打不开。旁边路过的村民听见动静,拿着撬棍冲过来,好不容易打碎后窗,把浑身是火的妈妈拉了出来。 还想再救孩子时,火已经裹住了整个车厢。小女儿的哭声从车里传出来,越来越弱,最后只剩下噼里啪啦的燃烧声。陈师傅瘫在地上,一遍遍地拍打着地面,嘴里念叨着“我怎么没早点反应过来”。 后来交警调查说,那辆黑色轿车的司机,撞了绿化带后就坐在车里打电话,既没开双闪,也没在150米外放警示标志。要知道,这可不是小事,道交法里明确规定,高速上出事故必须做这两步,就是为了给后车留反应时间。 夜间视线本来就差,后车发现前方有问题时,反应距离比白天短30%到40%。要是那司机按规定开了双闪、放了警示标志,陈师傅至少能多3秒反应时间,也许就能避开这场灾难。 事故后,网上有人说“肯定是国产新能源车起火”,这话真的站不住脚。查2024年国庆高速事故数据就知道,燃油车起火占比78%,新能源车才22%。这次陈师傅开的就是燃油车,起火是因为追尾后燃油管路破裂,跟车的类型真没关系。 还有人说“晚上别上高速”,其实更实际的是做好预防。要是必须夜间开高速,一定要开近光灯,远光灯会让对向车看不清路,反而更危险。跟车距离也要比白天远1.5倍,比如白天跟车100米,晚上就得150米,这样才有足够时间刹车。 也有人提到“一家人别坐一辆车”,这确实是国外常用的安全方法,避免全家陷入同一场危险。但国内很多家庭出行,还是习惯开一辆车。其实可以灵活调整,比如长途超过500公里,优先选高铁,既安全又不用疲劳驾驶;短途出行,也尽量让家里的老弱妇孺坐后排,系好安全带。 最让人揪心的是,车辆起火后的黄金救援时间特别短。从医学角度说,车着火后30秒内温度就会升到100℃,1分钟能到600℃,孩子的皮肤和呼吸道根本扛不住。而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2到3分钟就能让人窒息,这也是为什么村民明明打碎了玻璃,却还是没救到孩子。 现在陈师傅的妻子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全身烧伤面积超过40%。每次清醒过来,她都会抓着护士的手问“孩子呢”,谁都不忍心告诉她真相。那辆被烧毁的车里,小女儿的国庆小国旗还粘在座椅上,只是已经被烧得发黑。 这场悲剧本来可以避免,就因为一个司机的侥幸心理,两个孩子没了,一个家庭碎了。国庆出行,大家图的是团圆,可再急的路,也比不上安全重要。 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高速上不按规定放警示标志的情况?要是你当时在现场,会怎么帮陈师傅救孩子?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6

用户10xxx56

1
2025-10-08 11:04

说实话男司机出了车反应不快…当时随便拿个铁板手砸破玻璃就能至少拖出一个小孩!!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1
2025-10-08 09:12

不管什救也把小孩先救了,呼叫同路司机,一人一件衣救火也能争取时间救双女儿呀。

晨风暖

晨风暖

1
2025-10-08 09:17

节哀,但是黑电车的人,为什么不出来说说话了呢?

娱乐来说话

娱乐来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