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大佬,撑起3600亿
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锐意创新的科技先锋。他们带领企业实现业绩跃升,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资本市场亦积极响应,科技股迎来大爆发,多家企业市值跃上千亿大关。国庆期间,《财经天下》特别推出“科创先锋”专题,聚焦那些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企业家。
今年4月以来,在光纤通信和数据中心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光模块企业受到高度关注,行业内三家热门公司被市场称作“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它们的股价均取得了翻倍式增长。其中,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达39.42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超过2000万元。
新易盛的创始人高光荣,没有光鲜的学历,中专毕业,干了10年技术员,到39岁才开始创业。这位低调的四川企业家,是如何带领公司成为全球光模块隐形冠军的?一场长达20年的探索1969年,高光荣出生于四川乐山。与同时代许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样,他走的是最传统的路径——中专毕业后进入工厂。
1989年,20岁的高光荣加入乐山无线电厂光通信分厂,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员。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高光荣一干就是10年。他不仅熟练掌握光通信技术,还积极参与各种技术研究和项目实施。这10年,恰是中国光通信行业萌发的初期,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验和支持。1998年,高光荣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离开乐山无线电厂,在成都创立了光通电子。
但这次创业并未成功,随后几年,高光荣又先后在多家公司任职,历任采购主管、监事等职位。在九州光电工作期间,他完善了采购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在光盛通的任职经历,让他深入了解了市场趋势。2008年,39岁的高光荣决定再次创业。他拉着几位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新易盛,注册资本1000万元。当时,高光荣认缴出资270万元,持有公司27%的股权。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做的是国内电信市场生意。直到2019年,新易盛才开始打入亚马逊等海外云巨头的供应链,步入数据通信领域。早期,新易盛主要提供10G光模块、点对点光模块和PON光模块等,简单来说,前两者是“数据高速公路”,让数据能够快速传输,后者则像是“分水器”,把一个数据源分成多个分支。
资深业内人士张远告诉《财经天下》,新易盛的发展历程中,两次关键抉择决定了公司的命运。第一次发生在2018~2019年。当时,公司面临电信市场与数据通信市场的战略抉择。高光荣团队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冒险:他们毅然更换主赛道,集中精锐兵力研发面向数据中心的100G/400G高速产品。
事实证明,这一转型恰逢其时: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正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巨头大规模扩建数据中心。新易盛凭借提前布局的100G/400G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切入亚马逊、微软等超级客户的供应链,完成了从区域性厂商到全球核心供应商的跃迁。第二次抉择是对技术路线的押注。当行业经历从400G到800G,再到1.6T的代际演变时,新易盛不仅跟上了节奏,更在多个技术节点实现了前瞻性布局。简单来说,新易盛同时布局多条技术路线,这就像要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他们同时准备了汽车、高铁和飞机等几种交通工具,确保无论哪条路畅通,都能率先抵达。
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有效规避了技术路线不确定性的风险,确保了其在下一代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以上技术布局的背后,是新易盛对研发的持续投入。2025年第一季度,新易盛研发费用达1.18亿元,同比增长123%。整个上半年,新易盛研发费用为3.34亿元,同比大增157.56%。光模块行业是一个以毫秒计时的竞技场,技术迭代的速度是决定生死的终极法则。
在这个隐秘的角落,高光荣又是如何让新易盛从一家低端代理商成长为全球光模块巨头的?光模块行业的生存法则长期以来,光模块行业处于“两头挤压”的困境:上游是光芯片巨头垄断的高端技术,下游是云计算厂商的强势议价权。“新易盛通过垂直整合战略,成功打破了这一魔咒。”张远认为。
2019年,收购美国Alpine公司是新易盛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收购并非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一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话语权的战略卡位。Alpine团队源自英特尔、博通等国际巨头。通过此次收购,新易盛打通了“光器件芯片制造-光器件芯片封装-光模块制造”的全产业链路。这种一体化布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光模块的核心部件ROSA(光接收组件)和TOSA(光发射组件),其成本能占到整个模块的近六成。新易盛能够自己生产这些核心部件,就如同一家手机厂商不仅能组装手机,还能自研自产最关键的芯片和屏幕,这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效率优势。
这使得公司2024年光模块业务毛利率高达45%,远高于一些同行。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卖出的产品,每100元收入中就能净赚40多元的毛利润,这个赚钱能力非常突出。新易盛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关键在于其“全产业链”的打法。可以想象一下,一家汽车公司如果自己能生产发动机和电池这些最核心、最贵的部件,那它造整车的速度和成本优势就会非常大。新易盛通过深度整合产业链,自己生产光模块里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光器件,当市场需要更先进的800G、1.6T产品时,就不需要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自己能快速调整生产,抢在市场前面交付产品。这种“又快又准”的能力,让新易盛赢得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其800G产品在全球的销量份额,到2024年已进入世界前三的行列。
这意味着,新易盛已经从一家重要的参与者,成长为全球光模块领域顶尖的供应商之一。新易盛在泰国建厂,也是其全球化布局中非常关键和成功的一步。这个“海外超级工厂”就像它打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泰国生产基地一期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二期于2024年末建成并在2025年初正式投产。这一布局帮公司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新易盛采用的“国内研发+海外制造”的模式,就像是“大脑”留在国内,进行高精尖的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而“手脚”延伸到海外,利用当地优势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这种模式让新易盛能快速响应北美云巨头的订单需求。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国外营业收入达98.6亿元,同比增长354.36%,营收占比为94.47%。
除此之外,新易盛还非常注重创新,于2023年便已推出的一款800G光模块:它通过去除一颗名为DSP的特定芯片,成功将模块的功耗降低了30%。这就相当于给一台高性能跑车,做了一次成功的“减重”和“节能”改造。在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个光模块同时运行,电费是笔巨大开销。更省电的产品自然更受谷歌、亚马逊、英伟达这类云巨头的欢迎。这项关键创新,也帮助新易盛成功进入了英伟达顶级AI服务器的供应链,成为其重要的“短距互联”部件供应商。
老板身家达269亿元回顾高光荣的创业历程,是一个关于耐心和长期主义的故事。从1989年步入光通信行业,到2008年创立新易盛,高光荣在这个行业沉淀了将近20年。即使在新易盛成立后,又经历了7年的等待,公司才在2016年成功上市。真正迎来爆发的则是在AI浪潮席卷全球之后。2020年,高光荣以26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2023年以来,新易盛股价连续三年大涨超100%,今年以来股价的涨幅更是高达345%。截至9月30日收盘,新易盛每股报收365.77元,总市值为3635.65亿元。按照高光荣持股7.4%的比例计算,其身家已来到269亿元。新易盛股价狂飙背后,是其交出的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新易盛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为104.37亿元,同比大增282.64%。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2020~2024年的上半年,新易盛的营收体量一直在十几亿元到二十几亿元徘徊,分别为8.37亿元、14.41亿元、14.79亿元、13.05亿元和27.28亿元。仔细梳理发现,受行业结构性调整影响,2023年新易盛的业绩短暂出现过下滑,这是因为其点对点光模块等核心产品的营收出现了下滑。直到2024年第一季度,新易盛才重回增长,随后越跑越快,增速从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它是怎么做到的?对于收入的大增,新易盛解释称,公司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因此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取得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在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的背景下,新易盛的赚钱能力也创了历史新高,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大增355.68%,比2024年全年还多赚了11.04亿元。
不过,在张远看来,新易盛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存货与应收账款激增、现金流问题、客户集中度高、技术迭代风险等。面对这些挑战,新易盛正在为下一轮技术竞赛储备筹码。在代表行业未来的共封装光学(CPO)技术领域,新易盛已未雨绸缪:从2017年投资Alpine开始布局硅光技术,为CPO研发奠定基础。CPO可以比作建造摩天大楼所需的尖端建筑技术和核心材料。新易盛收购Alpine获得硅光技术,就相当于提前掌握了未来建造“数据摩天大楼”(CPO设备)所必需的核心工艺,以及“预制件”生产能力(硅光芯片和集成技术)。
这样,当市场真的需要CPO这座“摩天大楼”时,新易盛已经不是普通的“建筑队”了,而是具备了参与高端项目的核心技术和经验。与此同时,半导体巨头博通新推出的Tomahawk 6芯片,如同一个超级高效的“交通枢纽”,它能让64条超高速“数据车道”(1.6T端口)畅通无阻,从而支撑起整个AI算力集群的运转。
对于与博通紧密协作、相互依存的新易盛来说,博通的这次升级就像一场考试,“新易盛能否在这一次升级周期中继续保持领先,将决定其未来在行业中的地位”。张远强调。历史无数次证明,等一等,或许就有超级回报。但等待的前提是,必须在每一场技术变革中活下来。对于高光荣和新易盛来说,真正的考验可能还在后面。在光模块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技术变革的生存者。这场隐秘的战争,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