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演唱会能变成“移动的中式艺术展”?张艺兴北京鸟巢演唱会,硬是让张艺谋团队把《千里江山图》卷成了视听盛宴。 一开场,舞台中央的巨型画卷缓缓展开,青绿色的山水在灯光下慢慢流动,《千里江山图》里的峰峦、江河仿佛活了过来。紧接着,《百蝶图》的彩蝶从画卷里“飞”出来,绕着舞台打转,现场观众忍不住掏出手机狂拍。 更绝的是配乐,呼麦的浑厚嗓音一出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再加上马头琴的悠扬和安塞腰鼓的激昂,传统乐器和现代节奏混在一起,既有东方的韵味,又不失潮流感。张艺兴在画卷前跳舞时,影子落在画上,像穿越到古画里的侠客,这画面谁看了不说一句绝。 其实张艺兴对中式美学的执念,早不是第一次了,从2021年开始,他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 2021年他发了专辑莲,光封面就花了不少心思。用传统工笔重彩画了一朵莲花,花瓣的层次感、颜色的渐变,比古画还精致。专辑里的歌更有意思,主打歌莲把琵琶、古筝的旋律和 trap 节奏混在一起,开头的琵琶声一出来,瞬间就有了古风那味儿,歌词里“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把莲花的君子风骨写得淋漓尽致。 他还特意拍了古画动态MV,用3D技术让《千里江山图》的山水跟着旋律动起来,山在转,水在流,连画里的小船都在往前飘。这MV一上线,不仅粉丝喜欢,连不少传统文化博主都转发,甚至有高校把它当成艺术课的案例,说这是“传统美学现代表达的好例子”。当时专辑销量也不错,还带动了一波年轻人对古画的兴趣,不少人跑去博物馆看《千里江山图》真迹。 到了2022年“大航海”世界巡演,他又把戏曲搬上了海外舞台。在洛杉矶站,他表演了改编版《霸王别姬》的舞蹈,穿的戏服特别有意思,保留了京剧靠旗、水袖的样子,却用了现代反光面料,灯光一照,靠旗闪着光,水袖甩起来像带了流光。 舞台上还弄了全息投影,一个“虚拟虞姬”和他一起跳舞,传统戏曲动作配上现代舞,海外观众看得眼睛都直了。音乐上更绝,用电子合成器模拟京剧“西皮二黄”的节奏,既有京剧的韵味,又符合海外观众的听歌习惯。这场表演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点赞了,说他“让传统戏曲被更多年轻人喜欢”。后来还有外国粉丝专门去查《霸王别姬》的故事,甚至开始学京剧,这波文化输出算是玩明白了。 2023年上央视春晚,他又玩起了水墨技术。表演歌曲青春跃起来时,舞台背景是实时水墨渲染,他抬手,屏幕上就长出墨竹;他跳跃,就有锦鲤游过来。这些水墨图案都不是随便画的,是照着元代倪瓒、清代朱耷的山水画技法做的,连墨的浓淡都和古画一样。 更厉害的是他的演出服,上面缝了微型传感器,能捕捉他的肢体动作,还能控制水墨扩散的速度和浓度。他跳得快,水墨就扩散得快;跳得慢,水墨就慢慢晕开,真正做到了“人画共生”。春晚官方都夸这是“年度最有技术和美学融合的表演”,后来这个水墨技术还被用在了非遗文化展上,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水墨的新玩法。 2024年他又搞了“东方草本”音乐企划,专门玩传统乐器。他找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合作,和蒙古族马头琴大师一起写了《风吹草低》,马头琴不仅拉旋律,还模拟草原的风声、马蹄声,再配上电子鼓点,听着就像在草原上骑马,既有传统游牧文化的感觉,又很现代。 他还和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合作,把银饰碰撞的声音采样成音乐节拍,再加上苗族飞歌的唱腔,写了首《银铃曲》,听着清脆又有民族味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乐器,他还拍了科普短视频,自己拿着马头琴、苗族银饰乐器演示怎么用,教大家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这些视频全网播放量超5亿,不少年轻人看了之后,都想买马头琴试试,某电商平台“马头琴入门款”销量直接涨了300%。 从专辑到演唱会,从春晚到音乐企划,张艺兴一直在做的,就是把中式美学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他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元素堆在一起,而是真正理解传统的内涵,再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次鸟巢演唱会,张艺谋团队的加入,更是让中式美学的呈现更上一层楼。毕竟张艺谋导演最懂怎么把传统美学拍得好看,两人合作,算是强强联合。这场演唱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像是一次传统美学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听歌、看舞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越来越多艺人开始关注中式美学,但能像张艺兴这样坚持多年,还不断创新的,确实不多。他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播”。 你有没有看张艺兴这场鸟巢演唱会?你最喜欢他哪个融入中式美学的作品?是莲专辑,还是春晚的水墨舞台?来评论区聊聊吧。
张艺谋弯腰给巩俐提裙子那一刻,全场安静了他们曾经惊世骇俗的那段感情,藏不住了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