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现在受到的压力非常大,毕竟环保少女在西方政治正确的那个圈子里面,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2025 年 6 月那出戏就很说明问题,她跟着人道主义船队硬闯加沙海域,结果被以色列扣了下来,转头向瑞典政府求助,没想到外交大臣直接甩脸子说 “你自己无视旅行建议闯高风险地区,后果得自己担”,这话刚落地,斯德哥尔摩的抗议者立马堵在了议会门外,举着标语逼政府救人。 要知道这姑娘可不是普通的抗议者,2024 年在荷兰堵公路反化石燃料补贴,一天之内被警察抓了两次,放出来转头又去堵另一条路,哪怕被拘着也能引发全网热议。 后来去丹麦参加反以抗议,照样被抓,可越是这样,环保和反战圈子里的人越把她当英雄,连 “支持巴勒斯坦才是人该干的事”“以色列在搞种族灭绝” 这种硬话都敢直接喊,这种影响力谁也不敢小觑。 瑞典政府一边怕得罪政治正确圈子里的支持者,毕竟环保议题在欧洲是刚需,一边又不敢真跟以色列撕破脸,只能在中间受夹板气,压力能小才怪。 这股风早就刮遍了整个欧美,反犹浪潮已经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成了明面上的风暴。美国反诽谤联盟的报告摆得清清楚楚,过去十年里美国的反犹事件涨了快十倍,2024 年更是冲到了 46 年来的最高点,华盛顿那起枪击案直接把矛盾捅破了天。 两个以色列驻美使馆的工作人员,小伙子都买好了戒指,打算下周去耶路撒冷求婚,结果在犹太博物馆外被人一枪打死,嫌疑人被抓的时候还扯着嗓子喊 “解放巴勒斯坦”,连特朗普都出来骂这是 “可怕的反犹杀戮”,可民间的情绪压根压不住。 欧洲更热闹,西班牙直接放话,要是以色列还敢去参加明年的欧洲歌唱大赛,自己就退出,这架势把赛事主办方架在了火上 比利时的弗兰德斯音乐节更绝,就因为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是以色列人,还在以色列爱乐乐团任职,直接把定好的演出给取消了,哪怕德国政要骂这是 “纯粹的反犹主义”,比利时首相亲自去别的城市看演出表态支持,主办方也嘴硬说 “他没和以色列政府划清界限”。 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自己,电影学院把最高奖给了讲巴勒斯坦小男孩故事的《大海》,结果文化部直接放话要断资助,说这是 “危险的巴勒斯坦叙事”,这波操作反而让更多人好奇,到底在藏什么。 说到底还是短视频平台搅了局,以前西方媒体把以色列包装得严严实实,什么 “自卫反击”“保护平民”,一套说辞讲了几十年,普通民众能看到的都是过滤后的信息。 现在不一样了,手机一划就是加沙的真实画面,边境的房子炸得只剩断壁残垣,巴勒斯坦小孩抱着破玩具在废墟里哭,人道主义物资卡车被拦在城外的视频几分钟就能传遍全网。 以色列说 “精准打击”,可短视频里每天都在更新平民伤亡的数字;说 “给够了援助”,可镜头里的加沙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小孩连干净水都喝不上。以前那些被捂在被子里的 “秘密”,现在被短视频扒得底朝天,比如以色列士兵驱赶巴勒斯坦村民的画面,难民营里的混乱场景,这些血淋淋的视频根本藏不住。 连以色列自己的电影人都在通过作品说话,《大海》里那个只想去看一眼大海的巴勒斯坦男孩,可比官方宣传里的 “安全区” 真实多了。二战后攒下的那点 “受害者” 滤镜,经不住这么多无滤镜的视频轮番轰炸,以前的那些谎言,现在碎得连拼都拼不起来。 瑞典政府的压力不过是个缩影,整个欧美都被这股浪潮推着走。环保少女这种政治正确圈的旗帜人物一带头,再加上短视频把真相甩在所有人眼前,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有人敢说了,以前不敢做的抗议现在有人敢组织了。 以色列自己也慌了,文化部长忙着封杀电影,外交部长骂西班牙首相是 “骗子”,可越这样越显得底气不足。 毕竟短视频时代,想靠老一套谎言糊弄人根本行不通,民众眼睛盯着屏幕,那些被掩盖了几十年的真相,早晚会被一个个视频扒出来晒在太阳底下。
瑞典会不会选择营救通贝里?答:你让我拿什么救?该说不说这个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