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这阵子是真急眼了,对着刚开通的北极航道往死里抹黑,一会儿说这航道就是气

小茹吖 2025-10-07 19:48:15

新加坡媒体这阵子是真急眼了,对着刚开通的北极航道往死里抹黑,一会儿说这航道就是气候灾难的产物,根本走不通几天,一会儿又扯航行风险比绕道好望角还大,纯属浪费钱的摆设!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北极航道可不是啥 “纸上谈兵的新玩意儿”,这些年随着破冰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的升级,早就从 “理论上能走” 变成了 “实实在在能赚钱的航线”。 就拿 2023 年的数据来说,北极航道的货运量直接突破了 3000 万吨,比 2022 年整整涨了近 20%。 这里面装的不是空箱子,有俄罗斯亚马尔项目的液化天然气,有中国出口欧洲的机械设备,还有德国、法国需要的汽车零部件,满满当当全是真金白银的跨境生意。 最让货主们心动的,是这条道能省太多成本和时间。 以前中国货船从上海港出发,要去荷兰鹿特丹,得先挤过马六甲海峡,再穿苏伊士运河,全程绕下来差不多 1.2 万公里,光在海上漂就得花 35 天左右。 现在走北极航道就不一样了,从白令海峡进去,穿北冰洋的东北航道直接到欧洲,全程才 8000 多公里,22 天就能靠港。 这一来一回,不仅能省 30% 的航程,油费、船员薪资、港口滞期费这些杂七杂八的成本,加起来能砍下去 20%,换成哪个老板,都得算这笔划算账。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新加坡媒体这么跳脚,根本不是担心什么气候、风险,而是怕得不行 —— 北极航道一热闹起来,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就得往下掉。 而新加坡这个亲美小国的饭碗,大半都端在马六甲手里。 至于新加坡媒体说的 “气候灾难产物”,纯属偷换概念。 北极冰层融化确实跟全球气候有关,但现在的北极航道运营,靠的是实打实的硬核技术。 中国的 “雪龙 2 号” 破冰船,能在 1.5 米厚的冰层里灵活穿梭,还能双向破冰。 俄罗斯更狠,直接在北极圈建了常态化的护航体系,北方舰队的专业破冰船全年待命,航道上还装了实时卫星定位系统,哪里有浮冰、哪里有暗礁,一目了然。 2023 年整个北极航季,从 6 月到 11 月,这条航道没出一起重大事故,事故率连 0.5% 都不到。 反观好望角,那地方才是真的 “鬼门关”。 好望角常年刮着 “咆哮西风带”,海上浪高动不动就超过 10 米,有时候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 “杀人浪”。 更别说新加坡背后还站着美国。 美国一直把马六甲海峡当成 “亚太咽喉”,早就在新加坡樟宜建了海军基地,常年驻着濒海战斗舰,就是想通过控制马六甲,卡住中国、日本这些东亚国家的能源运输线。 毕竟中国 70% 的进口原油都得走马六甲海峡。 现在北极航道一开通,等于多了条 “备用通道”,中国的货船、油轮不用再挤在马六甲里看别人脸色,美国的控制力自然就弱了。 新加坡跟着美国抹黑北极航道,说白了就是怕自己的 “中间人” 位置保不住,怕手里的饭碗被砸了。 其实航道这事儿,从来都是谁实用谁用,靠抹黑根本没用。 北极航道能省时间、省成本,还能绕开一些地缘上的麻烦,不管新加坡媒体怎么说,货主们心里都门儿清。 反观新加坡,与其花心思抹黑别人,不如想想怎么升级自己的港口服务,怎么摆脱对马六甲的单一依赖。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靠 “卡航道脖子” 过日子迟早会过时,只有跟着趋势走,把自己的服务做得更扎实,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位置。

0 阅读:31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