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唯一的一张战地留影,穿着厚重军装,袖口染着油墨,麻花辫搭在肩头,眼神却冷静

春秋说史 2025-10-07 19:45:35

这是她唯一的一张战地留影,穿着厚重军装,袖口染着油墨,麻花辫搭在肩头,眼神却冷静得像冰。谁能想到,这个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坑道里翻译作战密电的女兵,是戴安澜的女儿。 1935 年,戴藩篱在安徽无为出生,她爹戴安澜给她取这个名字,就是想让她 “像篱笆一样守好家”。 1942 年,戴安澜在缅甸战场牺牲时,她才 7 岁,可父亲 “打鬼子不顾命” 的样子,早深深印在她心里了。 1950 年,15 岁的戴藩篱干了件大胆事:瞒着妈报了名参军,还主动要求去朝鲜。那时候她刚初中毕业,却成了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的文书。 在朝鲜战场上,她不光要整理文件、统计伤亡名单,还得冒着敌机轰炸送物资。 有一回在掩体里写阵亡名单,她太用力,钢笔尖把纸戳破了,指尖的血混着墨水渗在字上,这场景,她记了一辈子。 后来她还得了朝鲜的银质军功章,可这事,她跟谁都没说过。 1952 年从朝鲜回来,组织给她安排了行政岗,她却摆了摆手,跑去上海第十八毛纺厂当起了挡车工。 没人知道这个每天在机器前站 12 小时的姑娘,是抗日名将的女儿。纱线把她手指勒得流血,机器轰隆响得耳朵疼,她从没喊过一句苦。 直到 1958 年,厂里组织看纪录片《血战昆仑关》,镜头里出现戴安澜的身影时,戴藩篱红了眼,同事们这才惊着了:“你居然是戴将军的女儿?” 她却淡淡说:“我爸是军人,我就是个普通工人。” 这一瞒,就是 40 年,她从没靠父亲的名头跟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1995 年退休后,戴藩篱也没闲着。她跟丈夫一起成立了 “海鸥书画院”——“海鸥” 是戴安澜的号,她免费教社区里的孩子写字画画,还经常举办公益展览。 2020 年,85 岁的她又做了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把父亲的军团功勋勋章、荣誉奖状等 75 件遗物,全捐给了安徽无为市政府,给父亲的故居展览馆添了最珍贵的东西。 这些年,她还成了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的成员,常给孩子们讲父亲在缅甸战场的故事,也讲自己在朝鲜的经历。 有人问她,这辈子又打仗又当工人,后悔不?她笑着说:“我爸教我要守好家国,我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从抗日名将的女儿,到志愿军战士,再到普通纺织女工,最后成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人,戴藩篱一辈子没借着 “戴安澜女儿” 的光环,却把父亲的爱国心,完完全全活成了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 “将门虎女”,才是真真正正的 “满门忠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中国军网 2015 年《老兵见证:英风留海甸 浩气壮山河》、人民网《精忠报国,浩气长存 —— 女儿眼中的戴安澜将军》】

0 阅读:105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