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了!在近期,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表示,绝对不允许凭借实力胁迫和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呼吁台湾问题应该通过对话和平来解决。 高市的表态与1931年日本关东军"不扩大事态"的声明如出一辙。当年日军正是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如今日本西南诸岛的军事化建设同样以"航道安全"为掩护。冲绳那霸基地的F-35战机数量已增至32架,距台湾仅500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了防空导弹,这些行动比言辞更真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话语陷阱,日本将中国维护主权的行动污名化为"实力胁迫",却将自己包装成"秩序维护者"。这种颠倒黑白的叙事策略,曾在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成功实施,如今故技重施于台海。 高市发声时机耐人寻味,就在她讲话前一周,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在国会作证时声称"中国2027年具备攻台能力"。 这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配合,实则为升级《美日防卫合作指针》造势。新指针拟允许日本自卫队为介入台海的美军提供后勤支援,包括弹药补给和医疗后送。 更隐蔽的是指挥体系整合。横田基地的联合指挥中心正在测试"同盟共同作战图像",日本自卫队军官首次获权实时查看美军卫星侦察数据。这种情报共享机制,将使日本在冲突爆发时自动卷入。 2025年度日本防务预算隐藏关键线索,其中列入12艘隐形导弹艇采购计划,这些艇装备400公里射程导弹,作战范围覆盖台湾海峡。更明显的是弹药储备激增,宫古岛地下弹药库容量扩大三倍,可支持持续作战30天。 训练内容更具针对性,自卫队与美军在九州地区开展的"离岛防卫"演习,近年明显增加城市巷战、电子对抗等课目。2024年的"利剑"军演甚至首次模拟了"台海冲突难民收容"场景,这种未雨绸缪暴露真实意图。 日本正推动修改《自卫队法》第95条,拟允许在"存立危机事态"前实施预防性部署。该条款解释权模糊,可能被滥用为介入台海的依据。更危险的是试图架空"武器出口三原则",计划以"安全保障合作"名义向台湾提供军备。 国际舆论战场同样活跃,日本外务省资助的智库近期密集发布报告,将《反分裂国家法》曲解为"进攻性立法"。这种法律层面的认知作战,旨在为他国干预制造法理借口。 日本经济产业省暗中施压在华日企"优化供应链",要求将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或转移至东南亚。这种"软脱钩"策略,实则为可能发生的制裁做准备。更明显的是稀土储备,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金属机构将钕铁硼永磁体储备量提升至两年用量。 金融防御同步展开,日本央行与美联储建立的货币互换协议悄然扩大规模,这种未雨绸缪的举措,显然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博弈。 东南亚国家普遍保持距离。印尼外长蕾特诺明确表示"东盟不愿成为博弈棋盘",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强调"避免选边站"。新加坡更是加快国防现代化,其采购的F-35B战机明显着眼于保持战略自主。 韩国态度尤为微妙,尹锡悦政府虽强化美韩同盟,但明确划清与日本军事合作的界限。韩国外交部网站至今仍标注独岛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象征",这种历史记忆制约着日韩协作。 解放军东部战区已形成常态化应对体系。海军航空兵的歼-16机群定期前出宫古海峡,火箭军部署在浙江的DF-17导弹可覆盖琉球群岛。更关键的是电磁权争夺,中国在沿海部署的量子雷达系统能有效识别隐形目标。 经济反制手段更加灵活,中国对日稀土出口实行许可管理,汽车零部件进口转向欧洲替代商。这种"精准打击"策略,既保持威慑又避免自伤。 回顾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正是利用朝鲜问题制造争端,最终实现侵台野心。当前台海局势与当年存在危险相似性:都是通过制造危机获取干预借口,都是利用大国矛盾拓展自身利益。 更近的2012年钓鱼岛事件同样警示我们,日本擅长利用美国战略转移实现军事松绑。当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刚启动,日本就趁机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 2026年1月美国国防授权法案审议期间,日本可能推动写入"台海条款";3月日本地方统一选举后,修宪势力可能获得足够议席;5月七国集团峰会或将成为联合施压平台。 更紧迫的是军事误判风险,日本P-1巡逻机与中国战机在东海的对峙次数同比增加40%,这种日常摩擦可能引发意外冲突。 高市早苗的"和平倡议"不过是裹着糖衣的军事扩张丸。当日本在宫古海峡布设水雷阵地,在西南诸岛修建军用机场时,任何漂亮话都掩盖不了铁的事实。中国人民早已看清:维护台海和平的真正保障,是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而不是侵略历史继承者的空洞承诺。 信息来源:超半数日本人心里门清,高市早苗将冲击中日关系,外交部提出要求 2025年10月07日 12:14:37 凤凰网
日本宣布了!在近期,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表示,绝对不允许凭借实力胁迫和单方
折奉
2025-10-07 18:49:09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