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私下承认:俄乌冲突就是北约惹出来的。 这一内幕的曝光,让北约战争集团欺骗世界的真相浮出水面。 一千多天的俄乌冲突,本质上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争集团之间的对抗。 2025 年 9 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前高级顾问萨克斯公开披露,2022 年 5 月他在巴黎接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时,与马克龙有过一次私人谈话。 马克龙在谈话中明确表示:“这场战争是北约的错,特别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 这番私下言论与马克龙公开场合 “谴责俄罗斯侵略” 的表态形成鲜明反差。 萨克斯作为国际知名学者,其披露的内容具有极高可信度,成为戳破西方叙事的关键人证。 北约的责任可追溯至三十年前的承诺背弃。 1990 年,美国时任国务卿贝克曾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明确承诺 “北约绝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这一承诺有备忘录可查。 但苏联解体后,北约自 1999 年起先后五次东扩,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 14 国纳入麾下,军事部署直抵俄罗斯边境 —— 波罗的海三国距圣彼得堡仅数小时车程,相当于把枪口顶在了俄罗斯的 “太阳穴” 上。 2008 年北约峰会公然邀请乌克兰加入,彻底触碰俄罗斯的战略红线,而 2014 年美国深度介入乌克兰政变,更成为冲突升级的重要导火索。 冲突爆发后,北约的 “代理人战争” 操作愈发明显。 俄军在战场多次监测到乌军电台中出现英语、德语、波兰语等北约国家语言,库尔斯克战役中还查获了带有北约军官身份牌的人员,这些人穿着乌军军装协助指挥炮兵、传输卫星数据。 美国、英国在波兰、德国设立训练基地,对乌军进行轮训,三个月即可让新兵形成战斗力,还提供数字化指挥系统,连排级指挥官都能实时掌握俄军部署。 截至 2025 年,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超 600 亿欧元,北约的侦察机、预警机每天在乌克兰周边盘旋,直接向乌军传输情报。 普京早已点破本质:“俄罗斯根本不是在跟乌克兰打,而是在跟北约军事集团对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角色远比 “受害者” 标签复杂。 这位曾以 73% 得票率当选的政治素人,战争初期以 “我需要弹药,不是顺风车” 的宣言塑造了战时领袖形象,通过视频外交争取到全球超 2000 亿美元援助。 但随着战事迁延,其立场逐渐暴露矛盾性:一面表态 “结束冲突是首要责任”“战后将离任”,一面通过内阁改组巩固权力,推动 “禁止战时选举” 议案延长执政期限。 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坚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目标,无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沦为北约东扩战略的推进工具。 2022 年 3 月伊斯坦布尔谈判曾接近达成和平协议,却因西方指示基辅撤回让步而失败,这让泽连斯基的 “和平承诺” 沦为空谈。 这场冲突中的欺骗叙事,并非战争贩子的首次操作。 2003 年,美国以 “一瓶白色粉末”(实为洗衣粉)冒充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证据,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萨达姆被处决、数十万平民死亡,最终证实全程是骗局。 如今俄乌冲突的叙事套路如出一辙:西方媒体刻意回避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将复杂地缘冲突简化为 “俄罗斯无端侵略”,用悲情叙事掩盖战略野心。 萨克斯直言,这种信息不对称让他 “感到不安”,而马克龙的两面派行为更凸显西方政客的困境 —— 明知真相却受制于政治正确。 随着冲突进入第四年,北约的谎言正在被现实戳穿。 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对援乌的热情明显降温,国内支持持续援乌的比例已降至 50% 以下,六成法国受访者呼吁推动直接谈判。 北约内部的裂痕也在扩大,匈牙利公开反对能源制裁,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的激进立场与西欧的务实态度形成对立。 美国国内对援乌的争议同样加剧,多家智库警告,若美欧分歧扩大,对乌支持将难以为继。 事实已经证明,北约的持续扩张与干预,正是地区动荡的根源。 马克龙的私下坦白、战场的北约痕迹、西方阵营的内部分歧,都在消解 “俄罗斯侵略” 的单一叙事。 这场欺骗战争的发动,最终伤害的是俄乌两国的普通民众 —— 乌克兰沦为废墟,俄罗斯承受制裁,而北约军火商却赚得盆满钵满。 事件最新动态:2025 年 10 月 6 日,英媒披露俄罗斯军舰在波罗的海向丹麦军舰发射武器并险些撞击,俄军同时证实战场仍监测到大量北约国家语言通讯,北约介入程度持续加深。 信源:真相大白!美专家:马克龙私底下承认:北约才是乌克兰冲突的真正推手——军情兵略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