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你拿着,这样的话出入后院方便!”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收留他的这一举动,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1891 年冬天的营口县大高坎镇,风裹着雪粒子往人骨头缝里钻。 有个少年蹲在路边,衣服破得露着棉絮,冻得直打哆嗦,怀里就揣着半块捡来的硬烧饼。 这是 16 岁的张作霖,那会儿还不是后来能掌控东北的 “东北王”,就是个爹死了、哥被抓、走投无路的逃犯。 谁能想到,这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的小子,三年前其实还有个完整的家。1888 年,他父亲张有财因赌债纠纷跟人闹僵,被仇家打死,家里没了顶梁柱,日子一下就垮了。 13 岁的张作霖和二哥张作孚哪咽得下这口气,揣着枪就去找仇家报仇,可慌乱中枪走了火,误杀了仇家的女佣。 二哥当场被抓,张作霖凭着跑得快,才捡回一条命,从这以后,他就成了没家可归的孩子。 打这起,张作霖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1890 年流落到大高坎镇,卖过烧饼、挑过货郎担,实在没辙了就沿街乞讨,饿极了还去地里挖冻坏的红薯填肚子。 转眼到了 1891 年寒冬,他已经整整两天没沾过吃食,眼看就要冻僵在街头,这时一个女人喊住了他,正是镇上开酒馆的孙寡妇。 孙寡妇看着这少年虽然落魄,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心一软就说:“要不你跟我回家吧,帮我干活,保你有口饭吃。” 就这一句话,把张作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他住进孙家的柴房,白天种地、喂马,晚上帮着看院子。 孙寡妇待他也实在,没让他受半分委屈,还特意给他打了块刻着 “孙家院丁” 的腰牌,让他能自由进出后院,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张作霖记了一辈子,从没忘过。 更难得的是,孙寡妇没让他一直干苦力,反而劝他:“你这么机灵,总干粗活不是长久之计,不如学门兽医手艺,以后走到哪都饿不着。” 张作霖把孙寡妇的话听进了心里,跟着镇上的兽医师傅学起了相马、医马的本事,他脑子活络又肯下苦功,没多长时间就把这门手艺学精了,谁能想到,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手艺,成了他日后发迹的敲门砖。 在孙家的日子里,张作霖的机灵劲儿也藏不住。有次酒馆来了几个故意刁难的客人,嫌菜不好、酒不醇,闹着要砸场子。 张作霖没慌,一边笑着给客人递烟,一边说:“各位爷要是觉得菜不对味,我去后厨给您加个硬菜,酒再给您换坛新开封的,今天这顿算我的!” 几句话就稳住了客人,还帮孙寡妇的酒馆挽回了名声。 后来的事儿大伙也都清楚,1894 年甲午战争打了起来,张作霖靠着一手兽医本事加入清军,他不仅会看马、懂马性,打仗还敢冲在前头,没多长时间就升成了骑兵哨长。 战争落幕之后,他转身投身绿林,凭着审时度势的本事和狠劲,一步步把队伍拉起来、做强做大,到最后成了手握东北大权、无人能及的 “东北王”。 可不管后来张作霖的地位有多高,成了多大的人物,他始终没忘了当年救他一命的孙寡妇。 1916 年他当上奉天督军,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大高坎镇接孙寡妇,把她接到沈阳,按母亲的礼节待她,给她买了大宅子,让她安安稳稳养老。 就连孙寡妇后来去世,张作霖都亲自出面料理后事,往后每到逢年过节,还会专程去她坟前祭拜,从未断过这份念想。 有人说张作霖是 “乱世枭雄”,可再厉害的枭雄,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 1891 年那个寒冬,孙寡妇递来的那碗热粥、给的那块 “孙家院丁” 腰牌,不光把张作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更在无意间,为后来东北王的崛起埋下了最关键的种子。 老话说得在理:“莫欺少年穷”,有时候就是这样,人陷在绝境里,旁人给的那点善意,看似不起眼,却可能一下子就改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张作霖全传》、《东北民间故事集成・营口卷》——(张作霖与孙寡妇)】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对小妾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