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传来新消息! 10月6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记者会上宣布,当前没有新

世界风云 2025-10-07 18:43:36

伊朗传来新消息! 10月6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记者会上宣布,当前没有新的伊核谈判计划,将重点评估英法德及美国近期行动的影响,不过外交活动仍以持续接触和磋商形式继续。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话音刚落,国际社会顿时屏住呼吸。这位发言人的言辞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伊核协议最后一块遮羞布。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英法德三国在过去三个月中的表现“不负责任且具有破坏性”,指责他们滥用伊核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伊朗这招棋背后,是西方国家合伙推动联合国重启对伊制裁的残酷现实。9月27日晚8点,联合国对伊朗的相关制裁自动恢复,包括武器禁运、禁止铀浓缩活动等。这根源于英法德8月28日启动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让2015年前的多项制裁一夜复活。 制裁重启的炸弹还没拆除,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又投下另一颗震撼弹。他在10月5日明确表示,9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旨在恢复对伊朗国内核设施核查的协议“不再有效”。核查协议夭折,伊朗核计划的透明度瞬间归零。 01 谈判僵局:伊朗为何关闭对话之门?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10月6日的记者会上画出一条醒目红线:伊朗目前没有新的核谈判计划。 他直言不讳地点明,伊方当前的重点是评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近期行动的影响与后果。 英法德三国的表现被巴加埃贴上“不负责任且具有破坏性”的标签。这些欧洲国家滥用伊核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机制,硬是将美国的要求塞给联合国安理会。 伊朗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揭露了英法德美的合作模式,指责他们“违背协议、拒绝对话”。 这些国家未能履行在伊核协议下的承诺,反而支持或默许以色列与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 回想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时,欧洲国家曾是协议的坚定维护者。如今角色转换令人咋舌,昔日的担保人沦为制裁执行者,伊朗的强硬回应实属被迫反击。 02 制裁风波:联合国按下“复位键” 安理会9月26日的表决现场气氛紧张。两份旨在延长解除对伊制裁期限的决议草案均未获通过。 程序性漏洞让制裁自动恢复,2006年至2010年间安理会通过的六份涉伊制裁决议重新生效。 根据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伊朗限制自身核活动,换取联合国及美欧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恢复并不断升级对伊制裁,伊朗随后逐步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 今年4月起,美伊就伊核问题举行了5轮间接谈判,但未取得任何进展。6月,以色列突袭伊朗,随后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导致谈判彻底中断。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透露,美方曾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以换取三个月“制裁暂缓期”,这种条件被断然拒绝。 03 核计划走向:离心机加速转动 伊朗的核计划正如脱缰野马,向着未知领域狂奔。 国际原子能总局(IAEA)28日公布的机密报告显示,伊朗已通知原子能总局,打算在铀浓缩厂额外设置6,000台离心机。 更大的铀浓缩能力,意味着伊朗可以加速进行铀浓缩,这可能会增加核子扩散风险。伊朗在纳坦兹和福尔多两座地下工厂,以及在纳坦兹一个地上试验工厂,已经有超过万台离心机运行。 这份报告提到伊朗计划再安装32个离心机串行,每个串行将由超过160台离心机组成,还有一个由1,152台先进IR-6离心机组成的大型串行。 西方列强担忧不已,没有任何民用途的铀浓缩需要高至60%纯度,接近武器等级的大约90%。没有任何国家在不生产核弹的情况下达到这种纯度。 04 内部博弈:哈梅内伊的艰难平衡 伊朗核决策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不同机构及政治精英之间政治博弈的结果。 伊朗的政治精英在核议题上分属“拥核”、“反核”以及立场中立的“抑核”派系。受国内权力格局影响,拥核派和抑核派在伊朗政坛占据主流,多年来为争夺核决策主导权而争辩不休。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和苏莱曼尼遭到暗杀后,“拥核”和“抑核”两大阵营之间的断层线愈加凸显。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拥有最终决定权,但他必须谨慎地在各派系之间保持周旋与平衡。这种派系分裂让伊朗陷入进退两难的核决策困境。 伊朗国内无法愈合的派系分裂依然是伊朗重返核协议的重要障碍之一。核决策不再受国家利益驱使,而成了政治精英讨价还价的筹码。 原子能机构的摄像头可能停止转动,但纳坦兹核设施地下的离心机仍在轰鸣。伊朗已计划安装更多离心机——六千台离心机构成的不仅是铀浓缩能力,更是一面映射西方双重标准的镜子。 外交对话的大门尚未完全关闭,巴加埃留了条门缝:“以持续接触和磋商形式进行的外交活动仍在继续。”然而在制裁与离心机构筑的新现实面前,这条门缝正越变越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世界风云

世界风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