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这样的巴勒斯坦也能建国? 最近,欧洲有几个国家站出来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消息一出,全世界的舆论立刻热闹起来。 可当人们兴奋地谈论“承认潮”时,那片尘土飞扬的土地上,却依旧没有一个真正属于巴勒斯坦人的国家。 地图上有名字,但现实里,它只是被分割成无数碎片的地区,像散落的拼图,怎么都拼不成完整的一块。 1947年,联合国制定了巴以分治方案,把最丰饶的土地给了当时只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而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却被分配到支离破碎的山地与荒原。 以色列后来凭着这份决议,在1948年建立了国家,并在之后的战争中一步步吞并更多的土地。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巴勒斯坦人几乎只剩下零星的居住区,连成一条线都难。 如今打开约旦河西岸的地图,看到的不是一片连贯的土地,而是被定居点分开的地块。那些定居点早已变成现代化小城,有公路、学校、医院,也有以色列军人的岗哨。 人们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往往得经过重重检查和绕行,这样的地形,别说建国,连正常的生活都成了奢望。 加沙的处境更让人心酸。十多年的封锁把这块狭小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围栏区。货物进不来,工厂停工,年轻人的失业率高得惊人。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片地方。电力、水源时常被切断,连医院运转都得看以色列的脸色。 人们日常最常见的就是等待,不是等工作机会,就是等一车被允许进入的生活物资。在这样的日子里,“国家”的概念显得遥不可及。 更糟的是,巴勒斯坦还被内部的矛盾拖住了脚步。十几年前,哈马斯和法塔赫因为选举与权力交接闹翻,从此一个掌控加沙,一个掌控约旦河西岸,成了两个互不服气的政权。 两边都打着为人民的旗号,却在关键时刻各自为战。内部分裂让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上说不出统一的话,更谈不上与以色列平等谈判。 在这场漫长的僵局里,美国几乎一直站在以色列那边。每年成堆的军事援助和政治庇护,让以色列在中东稳如磐石。 只要联合国打算通过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美国总会举起那只象征“否决”的手。特朗普执政时更是直接宣布耶路撒冷属于以色列,让本该属于双方谈判的城市成了单方面的“战利品”。 欧洲国家,在这件事上总是犹犹豫豫,一边批评扩建定居点,一边照常与以色列做生意,态度看似中立,其实早就失去了说服力。 这些年,国际社会还在谈“两国方案”,可这条路似乎越来越窄。定居点里生活着成千上万以色列人,他们在那儿安家立业,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 让他们迁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不拆除这些定居点,巴勒斯坦未来的国土就会像破碎的布片,拼不出一个完整的轮廓。这样的国家,就算在外交文件上存在,也难以真正运作。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赶来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来说,那不过是一纸承诺。 没有连成一体的土地,没有稳定的经济,没有统一的政府,也没有真正的主权,他们离“国家”仍然很远。 也许有一天,世界真的能看到两个并肩而立的国家,但在那之前,巴勒斯坦人还得继续在破碎的土地上生活,继续在封锁与控制下挣扎。 而那些来自国外的承认与祝福,看起来再热烈,也只是隔着海的呼喊,传不到这片被战争和分裂撕裂的土地上。
你敢相信,这样的巴勒斯坦也能建国? 最近,欧洲有几个国家站出来承认巴勒斯坦是
幕沧小澜
2025-10-07 16:45:04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