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战士倪祥明睡不着,便出去巡逻,突然山下竟传来了铁器的叮当声,为

玉尘飞啊 2025-10-07 16:43:26

1952年,志愿军战士倪祥明睡不着,便出去巡逻,突然山下竟传来了铁器的叮当声,为了安全起见,便丢了一个手榴弹,朝下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山脚竟趴满了敌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2年夏,朝鲜黄海北道涟川郡的老秃山被炮火削得寸草不生。这座海拔仅260米的小山包,因扼守通往汉城的要道,成为敌我反复争夺的焦点。 7月的一天夜里,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7连4副班长倪祥明在坑道内辗转难眠。连日激战让战士们筋疲力尽,但一种莫名的警觉驱使他起身巡逻。 夜色中,他与班长刘佐才一同摸出坑道,隐约听到山下传来铁石碰撞的异响。倪祥明果断掷出一颗手榴弹,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山脚——黑压压的美军正匍匐逼近,一场血战骤然打响。 敌军约两个排的兵力借助雨夜掩护发起偷袭。倪祥明嘶吼着示警,坑道内的战士瞬间惊醒,持枪冲向阵地。自动枪扫射、手榴弹轰鸣,美军在志愿军顽强的反击下成片倒下。 倪祥明像一头咆哮的雄狮,在工事间灵活穿梭,子弹打光便抡起手榴弹投掷。激战中,排长石林河怀抱集束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战友王义手掌被射穿仍死守堑壕。 面对敌人波浪式的进攻,倪祥明对班长立下誓言:请党组织在战斗中考验我! 第二天凌晨,美军增援至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发起总攻。表面阵地仅剩倪祥明、周元德、宋成久三人能战斗。他们退守坑道口,收集起最后的手榴弹。 突然,五名美军突入交通沟,直扑洞口。倪祥明纵身跃出,用手榴弹砸向敌兵头颅,与敌人扭打在一起。周元德见状冲上前支援,却被另外两名美军压制。 身负重伤的倪祥明高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五名敌军同归于尽。战友后来在废墟中发现,他的身下还压着一名血肉模糊的美军尸体。 倪祥明的生命定格在27岁,而他身后的故事却写满苦难与坚韧。1925年生于河南杞县贫农家庭,5岁丧母,7岁父亲失踪,由姐姐拉扯长大。 16岁被国民党抓壮丁,饱受折磨多年,直到1949年加入人民解放军才找到归宿。 赴朝作战后,他屡次带队潜入敌后剪断通讯线路,帮朝鲜百姓干农活,被当地群众称为“活雷锋”。牺牲前不久,他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我要用行动证明对党的忠诚! 老秃山一战,4班战士坚守四昼夜,打退敌军13次进攻,歼敌500余人。战后,志愿军总部追授倪祥明“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其所在班级被命名为“坚守222.9高地一级英雄班”。 1954年,家乡杞县修建六角纪念碑亭,亭上红星至今闪耀。如今,水东烈士陵园的“祥明亭”前,每年有上万群众献花致敬。 老秃山的焦土早已生出新芽,倪祥明拉响手榴弹的巨响却穿越时空,化作和平年代的晨钟暮鼓。 他用生命诠释的誓言,至今在钢铁连队的操练声中回响——那面浸透鲜血的“一级英雄班”战旗,仍在猎猎飘扬。 信息来源: 光明网《倪祥明:无名高地上的英雄》 中国军网《山河无恙•抗美援朝英雄谱|一级英雄倪祥明》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重访最可爱的人丨英雄不朽 山河永铭》 中国国防报《“坚守二二二点九高地一级英雄班”战旗:老秃山上勇歼敌》

0 阅读:31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