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国民党主席选举:郑丽文民调以68%位居第一,郝龙斌则仅仅获得6%,处于垫底状态,毫不夸张的说,如若按照目前情况来看,那么郝龙斌想要赢,几乎是微乎其微! 这个差距不仅显眼,更令人感到意外。看看眼下局势,郝龙斌想翻盘,几乎是天方夜谭。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郝龙斌的选举之路,问题不少。首先,他的策略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虽然国民党主席选举初期有六位候选人,但很快,实际上选举就变成了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的对决。 其他参选人几乎成了陪跑,然而,郝龙斌却未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反而把焦点放在了“拜会地方大咖”上。虽然建立党内人脉网络固然重要,但他忽视了最直接与党员沟通的途径——电视辩论,这样的选择无疑是个大失策。 更糟糕的是,郝龙斌的派系操作显得十分陈旧。媒体曾曝光,他和部分党内重量级人物如花莲的傅昆萁、云林的张荣味等进行了“交易”。他承诺,如果当选,会在党内给这些人安排职务。 显然,这种“交易式选举”的方式已经不被党内基层成员接受了。现如今,国民党党内,特别是基层党员,已经对派系操作产生了深深的反感。多年来,党内派系割据让普通党员与领导层之间形成了深刻的隔阂。郝龙斌依旧沿用这些老套的手段,结果不仅没有获得支持,反而加剧了民众的反感。 除了派系运作,郝龙斌的竞选演讲和政治立场也难以打动国民党的基层党员。他频繁谈论的“九二共识”和“中华民国存在”之类的议题,听上去就像是为了争取选票而刻意“绕弯子”,而忽略了基层民众最关注的实际问题。 根据《远见》杂志的调查,超过七成的台湾民众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经济和物价问题,而郝龙斌的选举纲领中,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几乎没有。这种脱离实际民生的选举策略,难免让人觉得他的参选只是为了“打政治算盘”而非真正关心民众。 相比之下,郑丽文却显得更加贴近民众需求。国民党基层党员群体内,她所获支持率较郝龙斌而言,有着显著优势,远远凌驾其上。无论是从民众关心的经济、就业问题,还是党内组织的团结改革,郑丽文无疑是更符合党内和选民期望的人选。 郝龙斌的选情不仅仅是选举策略失误的问题,实际上,他的支持基础也已不再稳固。回顾2017年,郝龙斌在当时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还有16.03%的支持率,那时黄复兴党部的铁票使得他的选情稳固。但随着黄复兴党部的裁撤和党内组织票的减少,郝龙斌的选情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尤其在基层,郝龙斌的支持也出现了动摇。在一次高雄的座谈会上,部分基层党员直接向他提出,如果他当选,希望能给郑丽文一个副主席的位置,但郝龙斌的拒绝,显然得罪了不少希望看到党内团结的人。这种对党内核心问题的回避,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对他的失望。 另一方面,郑丽文的阵营则有一批经验丰富的“选战老手”。她不仅得到了不少组织票,还在网络民调中占据上风,尤其是她在年轻党员中的支持率显著。这使得郑丽文的选情相较于郝龙斌,显得更加稳定。 郝龙斌的困境不仅来自于选举策略和民意的背离,更重要的是党内支持结构的变化。当前,国民党的有效党员数量已经接近33万人,而曾经依靠军系和组织票稳住局面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越来越多的自主党员参与其中,这部分党员的选票成为决定选举胜负的关键。 郝龙斌曾一度依赖地方派系的支持,认为这些“承诺的支持”会给他带来胜算。那些所谓的“组织票”,在选举过程中未必能兑现,且派系的支持根本无法稳定。他甚至与一些团体谈判,但未能满足对方的要求,结果一度失去了支持。 与郝龙斌不同,郑丽文的选战风格显然更加契合现阶段国民党选民的需求。她更注重民生,尤其是在经济、就业问题上展现了她的深度关注,这种接地气的选举策略无疑获得了更多党员的认可。 目前,郑丽文和郝龙斌之间的民调差距,已经是空前的。68%的支持率和6%的支持率,这个差距足以让任何一个候选人感到无望。根据历史经验,这种差距几乎是无法弥补的,特别是在选举临近的情况下。更何况,郝龙斌并没有拿出能够扭转局势的新主张,也没有争取到关键的支持力量。 如果按照目前的选情,郝龙斌几乎没有机会逆袭。除非他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选举策略,重新获得党员的信任,否则,这场选举的胜负几乎已经注定。 面对当前的选举格局,郝龙斌的失误和郑丽文的崛起,给了国民党一个深刻的警示——党内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基层党员对于派系操作的反感增加,只有真正关心民生问题、推动党内团结的人,才能赢得选民的支持。郝龙斌如果不做出实质性的调整,不仅面临选举失利的风险,甚至可能在未来的国民党政治格局中逐渐边缘化。 对于国民党来说,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或许要从这次选举的结果开始,真正开始反思与改革。 (主要信源:台海网——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郑丽文网络声量最高,郝龙斌民调居首)
罗智强,受伤最重的参选人,迎来政治生涯最后的滑铁卢!当罗智强挟着脸书100多
【2评论】【1点赞】
睿持
冥界老儿,卖官鬻爵搞选举,真命遗失的国民党把中国丢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