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再次语出惊人!他说:“美国科学的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不仅没有衰退,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07 15:46:03

施一公再次语出惊人!他说:“美国科学的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不仅没有衰退,还会在今后几十年内,引领世界的发展!”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中美教育的差异:“我们的教育,太过于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施一公这话可不是随便感慨,都是基于实打实的观察和数据说的,毕竟他既在美国顶尖高校待过,又回国办西湖大学,对两边的情况都门儿清。 就像2024年上海那个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上,他讲生物医药创新的时候就提到,美国科学的强大远超想象,未来几十年还得是它领跑,根子就在教育上,咱们的教育太容易捆住学生的创新手脚。 说真的,美国科学的硬实力就摆在那儿,不是空喊口号。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就能说明问题,三个获奖者里两个是美国人,他们破解蛋白质结构的密码,用人工智能把困扰科学界50年的难题给解决了,这可不是小突破,直接给新药研发、疾病治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再看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前20的药企19家都来自欧美,前5名里就一家不是美国的,世界上大部分新药都从美国出来,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在支撑。 施一公特意提过,美国联邦政府一半的科技投入都砸在了生物医药上,这种持续半个世纪的支持力度,咱们目前还比不了。 但光有钱和设备远远不够,关键还是人怎么培养。施一公在给深圳中学生演讲时就点透了,中国学生基础确实扎实,数学、科学成绩在国际评估里都是拔尖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数量也已经超过美国了,STEM博士毕业生更是美国的近两倍。 可问题在哪?在于咱们的学生大多是"高均值、低方差",意思是大部分人成绩都挺好,但缺少那种敢闯敢试、能搞出颠覆性突破的拔尖人才。 就像搞药物研发,全球401个在研的药物靶点,咱们本土只覆盖了80个,为啥?因为别人没突破的咱们不敢碰,觉得跟着别人做保险,这不就是创新劲头不足的表现嘛。 反观美国的教育,就透着股"不管不顾"的自由劲儿。施一公拿加州理工举例,这学校规模不大,却出了一堆诺奖得主,靠的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索的氛围,哪怕想法听起来天马行空,也能得到支持,不用整天盯着分数和绩点"卷"。 他创办西湖大学就是想改这毛病,学校里不拼排名,反而鼓励学生跨学科折腾,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就是希望能养出敢"坐冷板凳"、敢挑战未知的人。 美国那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维・贝克,能硬生生造出全新的蛋白质种类,靠的肯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那种被充分鼓励的创新底气。 咱们的教育不是不行,基础打得牢是公认的优势,就像苹果CEO库克都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扎实,能凑出挤满足球场的模具工程师。但施一公担心的是,太追求标准答案、太怕走弯路,反而让学生不敢突破。 比如AI和生物学融合这么大的革命浪潮,要是学生只敢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怎么能出引领性的成果?他说二十年后怕还得依赖进口药,其实就是在提醒,创新能力跟不上,再有钱也难搞出核心技术。 所以施一公这话真不是长他人志气,而是戳中了要害。美国科学的强大,是钱、政策和教育氛围拧成一股绳的结果,尤其是教育里那种鼓励个性、宽容失败的劲儿,刚好养出了创新的土壤。 咱们现在也在补短板,西湖大学这样的尝试就是例子,但要真正松开创新的束缚,让更多学生敢想敢做,确实还得下点真功夫。毕竟科学突破从来不是标准答案里藏着的,得靠那些敢跳出框框的人去闯出来。

0 阅读:1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