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为了迎合投资者,做了很多自毁长城的事情。最致命就是闭源和收费。这可能和最初的误判有关系。
OpenAI想走苹果的路,高利润,高投入,始终给消费者提供最顶级的体验。
苹果至少有10年,体验遥遥领先。但是GPT3.5以后,后面的大语言模型再也无法实现性能指数级提升,这与得到摩尔定律加持的苹果有根本性不同。
如果不能用持续的创新维持领先,规模就是唯一可能的护城河。闭源和收费就把规模拱手让给了DP和Qwen这些开源免费。
未来大语言模型的竞争,铁人三项,算法,算力,数据,只有数据是真护城河。越专用的数据,护城河越高。
和不少创业者交流,AI项目在具体企业落不了地,是企业缺乏收集数据的意识和能力。至于美国人期望的,OpenAI读一些书和文献就能比中国船舶船台上干出来的师傅更懂造船,那更不靠谱。
掌握数据的企业,值得高看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