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巴基斯坦总统宣布,将选派2名公民前往我国接受航天员培训,时间为1年,这

掘密探索 2025-10-07 13:53:21

10月4日巴基斯坦总统宣布,将选派2名公民前往我国接受航天员培训,时间为1年,这2名航天员将于2026年进入我国空间站,执行为期1年的太空任务。   这事儿的源头得追溯到2025年2月28号,那天,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大佬和巴基斯坦太空委员会的主席,在巴基斯坦总理的见证下,签了个“大单子”:两边要一起挑巴方航天员,送他们去中国空间站执行联合任务。   协议一签,巴方立马动起来,4月23号,上海开国际月球科研站大会,巴基斯坦那边放话:“我们已经在国内挑人了,几百号人里筛出十几个,最后选俩‘天选之子’!”   结果10月4号,巴方直接官宣:俩人选好了,这个月就去中国,开始一年的“太空特训”。   这俩巴基斯坦航天员的培训,全由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包了,培训内容那叫一个“硬核”:空间站咋操作、太空实验咋做、紧急情况咋处理、中文咋学……八大类一百多项课,从起飞到返航,全流程覆盖。 最逗的是学中文,中国空间站的操作界面和指令全是中文,航天员要是听不懂“开舱门”“启动实验”这些指令,分分钟得“抓瞎”,所以中方专门开了强化中文课,保证巴方航天员能用中文顺利干活。   更绝的是,培训期间这俩人得和中国航天员混编训练,比如模拟空间站出故障咋应急,或者几个国家的航天员一起做实验,这种“实战”训练,不仅能练技术,还能提前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除了培训航天员,巴方还为这次太空任务准备了“硬菜”——面向全国征集科学实验,到现在,已经有3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交了300项实验,涉及微重力物理、空间材料、生物技术啥的。   比如,巴基斯坦某大学想研究“微重力环境下晶体咋长”,看看太空环境对材料结构有啥影响;另一家机构想搞“太空植物育种”,试试在失重条件下能不能种出高产作物,这些实验会经过严格筛选,最后挑几个带上空间站。   中方也给巴方实验提供了“保姆级”支持:设备咋适配、操作咋规范、数据咋传……部分实验还和中国现有的空间站项目互补,比如巴方的“晶体生长”能和中国的“材料合成”实验联动,一起推进材料科学研究。   看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中巴这波操作太有爱了”!中国空间站刚建好,就主动拉“铁哥们”一起玩,这气魄,全球都没几个。   巴基斯坦也够意思,直接派俩人去中国学,还准备了300项实验,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兄弟一起干大事”的太空版!   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中国教,巴方学”,而是真的“一起成长”,巴基斯坦通过这次任务,能建立起自己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支持体系,以后说不定还能自己发卫星、做空间实验,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简直是从“0”到“1”的突破。   当然,挑战也不小,一年时间对从没搞过载人航天的巴基斯坦来说,相当于让“新手司机”直接上高速,但中方的应对特别暖心:强化训练方案、24小时联合支持团队、跨文化交流课……这种“手把手教”的诚意,才是国际合作的真谛。   最后想说,太空探索从来不是哪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全人类的“大合唱”,中国空间站向国际社会开放,巴基斯坦成了第一个“太空访客”,这不仅是技术的分享,更是友谊的升华。   2026年,当俩巴基斯坦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向地球挥手时,那画面肯定比任何科幻电影都更燃——因为那里面,有“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的真实写照!

0 阅读:1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