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缺席APEC。白宫给出特朗普访问亚洲行程时间是10月26日至29日,而韩国庆州APEC是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这意味着特朗普可能会缺席APEC或短暂地参加APEC然后返回美国。 这两个时间点硬是错开了关键的一两天,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蹊跷。 有人算了笔账,就算按照美国本土时间来倒推,特朗普在亚洲的停留时间至多延续到30日。这意味着他要么直接缺席这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贸峰会,要么就得在30日匆匆飞抵庆州,露个面就得往回赶。 这种“掐着点参会”的操作,与其说是出席,不如说是走过场。要知道APEC峰会可不是简单的握手合影会,21个经济体的领导人要围绕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议题展开深度磋商,短短几个小时根本聊不出实质性成果。 特朗普团队显然清楚这一点,但他们还是这么安排了行程。有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内部更倾向于让特朗普完成吉隆坡和东京的行程后就启程返回,毕竟这两站有实打实的双边合作议题要谈。 APEC机制主打的多边协作,似乎一直不对特朗普的胃口。这位总统向来信奉“双边博弈比多边协商更高效”的逻辑,觉得多边会议参与者太多,协调起来费时费力,很难立刻兑现“美国优先”的短期利益。 这种理念其实早有体现。之前特朗普就曾在助理劝说下勉强参加过东亚峰会,结果全程心不在焉,最后还提早离席。对于APEC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短期难见回报的多边机制,他向来兴味索然。 此次行程安排更像是这种理念的延续。吉隆坡的会谈聚焦半导体产业合作,东京的议程围绕安保同盟升级,这些都是能快速达成具体协议的双边场合。相比之下,APEC峰会上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讨论,显然不够“解渴”。 美国国内的政治议程也在悄悄牵制着特朗普。11月初国会有几项关键法案要表决,他的团队急于让他回去坐镇,这让本就紧张的亚洲行程更难挤出时间留给APEC。 盟友们对此早已面露难色。韩国青瓦台提前放出风声,说已为特朗普预留了双边会谈时间,但能否成行全看美方安排。日本媒体则直接评论,这种行程安排让“印太战略”显得更像口号。 要知道APEC覆盖近27亿人口,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平台。美国作为重要成员,总统的缺席或短暂出席,很容易被解读为对该地区的忽视。 奥巴马当年因联邦政府关门缺席APEC时,还曾耿耿于怀地说“中国肯定不介意我缺席”,担心美国的全球信誉受损。可特朗普团队对此却显得云淡风轻,连个明确的解释都没给出。 副总统彭斯的团队已经开始预热,暗示若特朗普无法全程参与,彭斯可能会代为出席部分议程。但外界并不买账,新加坡《海峡时报》早就点破了关键:“彭斯不是美国总统”。 这种安排还可能错过关键的外交机会。有白宫官员透露,APEC会议期间中美元首的潜在会晤是美方重点关切。可短短几个小时的停留时间,根本不足以支撑深入的对话,更别提破解贸易摩擦等僵局了。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专家沃尔特·罗曼直接批评这种安排“失策”。他认为亚太地区是特朗普政府朝核谈判、“印太战略”、贸易政策的核心舞台,在这样的关键峰会上“缩水出席”,只会让盟友更失望。 东南亚国家的反应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自从特朗普上任后退出TPP,又对盟友加征关税,不少国家早就觉得美国的承诺靠不住。这次APEC行程的缩水,只会进一步加深这种印象。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缩减APEC行程,一边还在强调“美国对印太地区的承诺比以往更强”。这种口头表态与实际行动的脱节,让“印太战略”显得愈发空洞。 国务卿之前宣布的对印太地区1.13亿美元投资,被外界嘲笑为“杯水车薪”。如今连总统的峰会参与度都要打折扣,很难让地区国家相信美国的投入诚意。 特朗普本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非议。他向来把多边机制当作工具,只看能否立刻带来好处。对于APEC这类需要长期经营的平台,他显然缺乏耐心。 现在距离APEC召开只剩不到一个月,白宫仍未更新行程细节。外界普遍预测,特朗普大概率会在10月30日短暂现身庆州,与几个关键盟友匆匆见个面,然后就搭乘专机返回美国。 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参会,与其说是参与国际合作,不如说是完成一个象征性动作。而这种敷衍的态度,最终伤害的只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毕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跟一个连重要峰会都懒得认真参与的伙伴深度绑定。特朗普要是想不通这点,所谓的“印太战略”只会越来越没人当真。 信源:上观新闻
特朗普可能缺席APEC。白宫给出特朗普访问亚洲行程时间是10月26日至29日,而
史鉴奇谈
2025-10-07 13:04: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