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俄罗斯突然宣布用大杀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一口气发射50多枚,外加约5

康安说历史 2025-10-07 11:49:22

10月5日,俄罗斯突然宣布用大杀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一口气发射50多枚,外加约500架无人机,把乌克兰的兵工厂、燃气电站、铁路军火列车和海马斯仓库统统点名。基辅、利沃夫、扎波罗热等137个地区同时开花,乌全国瞬间大停电,5人当场遇难,10多人受伤。俄军说,所有目标全部命中。乌军说,急需盟友防空。 10 月 5 日这场突袭,说白了就是俄军把压箱底的家伙什亮出来了,这哪是空袭,简直是精准的 “拆家” 行动,每一下都往乌克兰的要害上招呼。 先说说那 50 多枚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导弹,射程能超 2000 公里,速度飙到 10 马赫,相当于 10 倍音速,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几乎不给人反应时间,而且还能在空中随便变轨,想拦都难。 早在 2022 年 3 月,这玩意儿就第一次上了战场,直接端掉了乌克兰西部一个大型弹药库,当时就让外界见识了高超音速武器的厉害。后来 2025 年 1 月,俄军又用苏 - 34 战机发射它打击目标,证明这武器早就玩得炉火纯青了。 俄军方之前做过推演,一枚 “匕首” 就能突破 20 枚北约反导导弹织的网,这次一下打 50 多枚,就算乌克兰有 “爱国者” 防空系统,估计也得忙得手忙脚乱,毕竟之前就有美国官员承认 “爱国者” 被 “匕首” 打受损过,这次这么大规模,压根扛不住。 再看那 500 架无人机,基本都是 “天竺葵 - 2” 改款,这东西说穿了就是低成本大杀器,用民用航模零件就能造,一架成本没多少,但能扛 50 公斤炸药,航程还能到 2000 公里。 俄罗斯现在月产能都能到 2000 架,这次一下放 500 架,跟撒胡椒面似的,却能形成 “蜂群” 效应。2025 年 7 月就有过先例,俄军一次投 420 架,把哈尔科夫的设施炸得一片狼藉,这次数量更多,137 个地区同时开花,乌军防空系统就算能拦住几架,剩下的也能钻空子。 更妙的是这两种武器的搭配,“匕首” 是 “手术刀”,专挑硬骨头啃,比如海马斯仓库、兵工厂这种高价值目标,而无人机是 “工兵铲”,大范围清扫能源设施、铁路线,一精一广,让乌军顾头不顾尾。 被打的目标个个都是乌克兰的命门。先说燃气电站,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早就经不起折腾了,之前两年多打下来,70% 的热电站被摧毁,电力产能从 55 吉瓦跌到不足 10 吉瓦,每天停电 18 小时都是常事。 这次 137 个地区的能源设施同时挨炸,全国瞬间大停电一点不意外,毕竟现在乌克兰 80% 的能源设施要么毁了要么没法用,修复一座变电站都得十几天,还缺资金缺人手,能源部长自己都承认 “会很艰难”。 再说铁路军火列车,这可是乌军的补给生命线,西方援助的武器大多靠铁路运往前线,9 月份俄军刚炸瘫过顿巴斯铁路,摧毁了 63% 的变电站,让铁路运输量降了 67%,前线弹药短缺率超 42%。 这次直接炸铁路军火列车,等于把刚要运往前线的弹药连车带货一锅端,跟 9 月炸翻满载 “海马斯” 弹药的军列那回一样,都是掐断后勤的狠招。 海马斯仓库被端更是雪上加霜,美国总共才给了乌克兰 40 余套海马斯,这玩意儿能打 80 公里远,之前是乌军反击的关键火力。 但俄军早就盯上它了,之前用 “匕首” 打过它的弹药库,这次直接端仓库,等于让剩下的海马斯变成烧火棍。 至于兵工厂,乌克兰本身军工产能就弱,全靠修修补补造点武器,这次被 “匕首” 精准点名,生产能力再遭重创,以后更得靠盟友接济。 俄军说所有目标全部命中,这话还真不是吹,“匕首” 的精度小于 10 米,打固定的仓库、电站跟开了瞄准镜似的,无人机有 “Kometa” 卫星导航模块,找铁路线、变电站一找一个准。 反观乌军,只能喊着 “急需盟友防空”,这话说得有点苍白,毕竟 “爱国者” 系统数量有限,欧洲的 SAMP/T 防空系统性能还差一截,之前就算宣称拦截率高,面对 50 多枚高超音速导弹加 500 架无人机的饱和攻击,根本不够看。 更有意思的是,北约援助的武器现在堆在波兰、罗马尼亚的边境,铁路一瘫痪,运不进去,等于看着弹药发霉却用不上。 这场打击本质上是俄军战术的集中体现,不再纠结于正面夺地,而是专打后勤和工业命脉。就像之前 9 月炸铁路那样,靠 “断脉战术” 让乌军前线缺弹少粮,这次范围更广、力度更大,137 个地区同时受损,修复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乌克兰现在电力没了、弹药运不动了、武器造不了了,只能盼着盟友救命,但盟友的防空援助就像挤牙膏,能不能跟上还两说,这场突袭算是把乌军的困境暴露得明明白白。

0 阅读:0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