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对美国人说,要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 100 万人时,有 54.4 万人是在美国帮凶下被害死的! 这句话出自1938年洛杉矶的一场集会,当时有议员点名美国对日出口战略物资的份额高达54.4%,相当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石油、钢铁、铜、机床,有一半以上是由美国供应的。 翻开当年的贸易数据就能发现,日本军工厂的燃料和原料,很大一部分从加州、德州、匹兹堡等港口装船,经太平洋送到日本,再被加工成子弹、炸弹、飞机零件,运往前线。 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军用物资总额达到1.869亿美元,占对日出口总额的八成以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却被《中立法案》限制,连枪械和汽油都难以买到,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向华盛顿求援,想让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口关键资源,都被回绝。 那几年里,南京城的血流、上海车站的废墟,都离不开背后这些看似“中立”的交易,有人说这是历史的黑账本,也有人说是利益至上的必然选择,你怎么看,美国的“中立”到底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偏袒? 这些事实本身就足够震撼,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背后的逻辑,美国并不是看不见日本的扩张,更不是不知道中国在被屠杀,他们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钢铁、石油和废金属一船一船地送去日本。 用账目来说就是七成以上的对日出口属于军工物资,用血来算就是数十万中国人死在这种交易的延长线上,对美国来说,这不是战争,而是生意,短期里他们拿到了订单和利润,长远看却喂大了一只猛兽,等到珍珠港被炸,才意识到火已经烧到了自己头上。 有人说美国后来成了中国的盟友,援助物资、派出飞虎队、支持抗战,这些贡献确实存在,但问题是,如果在1937年、1938年就果断切断对日出口,侵华战争会不会走向另一条轨迹?如果当时不是利益优先,而是真正的道义优先,数百万中国百姓是否还能多一份生的机会?历史没有假设,但账本清清楚楚:日本全面侵华那几年,美国的出口让它撑了下来。 很多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历史条件”,说这是大国博弈的必然,可换个角度看,这就是把别人的生命当筹码的冷血交易,正义不是嘴上说的,而是看在关键时刻做了什么,美国当年选择的不是阻止侵略,而是按下计算器。 回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一遍遍提起?因为在大国角力的舞台上,谁才是真正的帮凶,谁才是愿意承担代价的朋友,往往不在一时的口号,而在冷冰冰的选择里。 记住那句“54.4%”,不是为了算旧账,而是提醒我们:面对侵略和不义,袖手旁观加上交易,可能比直接的子弹更致命,历史早就证明,站在利益一边,最终也会被利益反噬。 历史是账,算得清,也逃不掉,你觉得,当年的美国该如何选择,才算对得起正义两个字? 参考资料:上观新闻--“日本每在中国杀死100万人,其中54.4万就是美国资本害死的!
沙特网友果然是中国人民朋友,竟然如此了解我们。如果他们敢再来,那就从189
【56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