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欧洲国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社会福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消费市场的支持。欧洲国家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高福利生活,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市场和支持,特别是中国的消费市场。 德国大众最近的一段时间,大批大众工人走上街头,他们要么担心饭碗没了,要么担心收入缩水,原因出在公司突然宣布,有意关闭一座本土工厂,还可能裁掉上万岗位,这在德国这样的制造强国,可谓惊动全国,很多人纳闷,大众这种汽车巨头,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几年前的大众日子相当红火,而支撑它的重要支柱就是中国市场,十多年里,大众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不管是老款桑塔纳、捷达,还是后来帕萨特、迈腾,走量都很猛。 来自中国的利润不断回流德国,既让德国大众全球扩张底气十足,也让本土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高得让外人羡慕,那时候,中国每多卖一辆大众,德国工厂里就稳一个岗位。 但如今的局面大不同了,中国本土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掀起竞争,大众在中国的销量下滑明显,利润减少,德国总部就感到吃紧,高福利在赚钱时是荣耀,亏损时就成了包袱。 于是德国大众管理层试图降员工待遇,对此工会坚决反对,僵持下又抛出裁员计划,才引发激烈罢工,最后双方妥协,不关厂不裁人,但未来三年薪资逐步下调,高福利背后的脆弱,这一次暴露得很彻底。 类似的事也发生在其他国家,比如瑞典的利乐公司,这家做饮料包装的企业,曾几乎垄断了中国牛奶的纸盒市场,伊利、蒙牛、光明等大牌都用它的包装,中国人每天喝的牛奶里都有利乐的身影。 靠这个市场,利乐赚了大钱,这些利润反过来支持了瑞典的福利体系,要知道,瑞典人口才一千多万,这背后的分量可想而知。 但垄断终究难长久,中国对利乐发起反垄断调查,查实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搞不公平竞争,比如捆绑销售等,最终开出六亿多元的罚单。 对利乐来说,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打击,更意味着靠垄断轻松赚钱的时代结束了,从中国市场拿到的巨额利润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稳定。 德国大众和瑞典利乐的遭遇说明,西方那些看上去坚固的高福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些福利来自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源源输入,背后是一种全球分工下的利益模式。 欧美不少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和先发优势,把产品卖到新兴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再通过税收和企业分配回馈本国民众。 但现在的情况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不再只是被动买单,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技术和市场上占到优势,市场规则也在不断完善,过去的“先发优势”在被削弱,那些靠它维系的高福利体系,自然也会面临压力。 全球化的分工和利益分配,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谁都不能永远坐在舒适的位置上。 你觉得,欧洲的高福利还能继续牢固下去吗?可以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10月7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已停止向俄罗斯供应高精度机床。俄罗斯塔特普罗姆斯坦(T
【142评论】【1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