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

蕊蕊聊过去 2025-10-07 00:46:57

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军民两用和民用目标,所有的有助于战争的都是目标,除了军用目标外,所有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桥梁、隧道、火车线路、高速公路、加油站、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通信塔、电台、储油气站、飞机工厂、汽车工厂、造船厂等各类机械工厂,都要全部炸毁。 当东欧的炮火照亮夜空,一场持久拉锯的较量悄然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真相:一旦国家利益面临生死考验,战场上就没有所谓的红线可言。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像一面镜子,映出东方大国必须直面的现实——动用武力,就得斩断对手的命脉,让一切支撑战争的节点灰飞烟灭。这教训来得太沉重,谁敢掉以轻心? 俄罗斯从2022年2月24日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就面对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初期推进虽快,但西方援助源源不断,让俄方很快意识到,光靠正面硬拼不行,得从根子上断其后路。从2022年10月10日起,俄罗斯启动了对乌克兰电力系统的密集打击,一波84枚巡航导弹和24架自杀无人机直奔基辅周边变电站和发电厂。 全国电网瞬间瘫痪大半,乌克兰的输电容量从战前的56吉瓦降到如今的9吉瓦左右。 这不光是灯灭那么简单,工厂停摆,交通卡壳,整个经济链条都跟着趴窝。想想看,那些飞机工厂、汽车厂,本来是民用生产,可在战争里,它们一转手就能变身军工车间,源源不断吐出坦克零件和弹药。要是不早点敲掉,等对手缓过劲来,后悔都来不及。 俄罗斯的打击没停在电力上。2023年7月,敖德萨港的码头和起重设备成了重点,集装箱堆场被导弹覆盖,海运通道直接封死。 乌克兰的粮食出口本就靠这条线,现在补给船进不来,军粮都成问题。桥梁和隧道也没逃掉,扎波罗热附近的公路桥在2023年春季被炸毁,河谷里残骸堆积,卡车队只能绕远路,油耗翻倍。高速公路、火车线路跟着遭殃,2024年秋季,多条铁轨变形,列车停摆,士兵的弹药箱就这么卡在半道上。加油站和储油气站更别提,爆炸后黑烟滚滚,乌克兰的机动部队直接瘫痪,坦克加不起油,飞机飞不起来。 到2025年9月7日,俄罗斯来了一次战时最大规模的混合打击,823件导弹和无人机砸向乌克兰西部,火车站、汽车站全中招。 通信塔倒了,电台信号断了,前线指挥靠旗语过日子。那些造船厂、机械工厂,本是修民船的,现在却偷偷改装无人机,一炸全完事。俄罗斯这三年多,发射了上万枚导弹,83.5%被拦截,但剩下的够乌克兰喝一壶。 教训很直白:战争不是儿戏,国家利益一碰就碎,你得用铁腕护住底线。 中东的火药味儿更浓,伊朗这回的回应,让人看到俄罗斯模式的影子。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空军突袭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炸了地下厂房和导弹车间。 美国B-52跟进,6月15日又砸了中部另一核点。 伊朗革命卫队憋不住了,6月23日凌晨,19枚弹道导弹直奔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那儿驻着上万美军,是海湾的指挥中枢。 导弹突破拦截,击中卫星通信天线和仓库,碎片四溅。 伊朗这手虽精准,可没全抄俄罗斯的作业。它有2000多枚中程导弹,“泥石”型号射程够覆盖以色列全境和中东美军点。 抵抗轴心也动起来,也门胡塞武装从红海发无人机袭以色列船,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火箭弹砸美哨所。 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权捏在手里,议会讨论过关油轮,但顾及自家出口,选了点对点警告。首次用上集束导弹,覆盖8公里,碎片雨点般落下,对基地威胁升级。 美军爱国者和萨德系统拦了不少,可低成本火箭弹一波接一波,拦截费高得吓人,每枚导弹几百万美元,铁穹拦火箭弹也得几万。 伊朗的导弹库存和轴心力量,是三张王牌,经得起实战检验。但它没像俄罗斯那样全面破袭民用目标,怕树敌太多。沙特、阿联酋这些逊尼派国家,本就看不顺眼,要是伊朗砸了他们境内的美军点,联盟一结,围堵更紧。以色列空袭德黑兰指挥部,已露斩首意图。 俄罗斯的经验摆这儿,伊朗的最优路子是精准破袭加心理威慑。导弹盯能源、金融节点,海峡封锁威胁,逼国际在核问题让步。美军在中东5万驻军,年费超200亿,消耗战拖下去,特朗普政府撤军压力山大。 这场博弈,基础设施就是胜负手,不对称消耗能耗死对手。 东方大国得从俄乌和中东吸取教训。维护核心利益,绝不手软,但得讲策略。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那些所谓的“领导人”别想分裂家园,一旦触碰底线,武力选项摆桌上,就得学俄罗斯,斩断一切支撑“台独”的链条。机场、港口、桥梁、工厂,全是潜在军用,得早下手为强。和平是底线,但国家安全更重。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