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战争打到第三年,乌克兰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几乎被掏空。最初那股“全民皆兵”的劲头早就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逃兵、拒征、装病、跑路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地方的征兵办,已经从“招募中心”变成了“抓人中心”,街上抓、夜里抓,连医院、婚礼现场都有人被拎走。以前是报名参军的队伍排到门口,如今是征兵官上门都没人开门。 前线更惨。乌军在东部那一线的阵地,已经换了好几茬人。一个连刚补上去,过不了几周又得重编。 新兵上前线的速度,远赶不上阵亡人数增加的速度。乌方的官方数字一直遮遮掩掩,但看各地墓地新坟的增长速度,谁都能猜到真相。 街上年轻男人越来越少,公交车上都是老人和妇女。一个国家最该在工厂、在学校、在家庭的男人们,全都在战场上消失了。 而且,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而是“还能不能撑下去”的问题。西方援助虽然不断,但那些高科技武器、无人机、炮弹,都需要人去操作、去维护、去战斗。 机器再先进,也得有人去按按钮。可问题是,现在乌军已经缺到一个旅都凑不齐人的地步。很多部队看上去番号还在,实际上剩下的只是一半的兵力。 有意思的是,乌克兰高层一直在鼓吹“全民抗战”,但他们心里也清楚,这场仗的“全民”,早就打空了。 征兵年龄线从最初的18岁到60岁,现在传出要进一步放宽到17岁甚至16岁。还是孩子的年纪,就可能要上战场。 另一方面,很多有钱人、权贵的子女早就躲到国外去读书、移民、投资,只有底层民众在前线流血。乌克兰社会的撕裂,从战场已经蔓延到家庭。 更扎心的是,乌军现在的征兵手段已经逼得民众反感。社交平台上天天有人拍到征兵官拦车、追人、当街推搡的画面。 一个国家如果要靠这种方式去“补人”,那已经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国家本身快被掏空的信号。乌克兰现在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一个靠“透支人命”在维持战争的国家。 相比之下,俄罗斯那边虽然也有伤亡,但至少还有庞大的人口和后备兵源,甚至还能轮换。乌克兰呢?三年下来,连轮换都轮换不动了。 那些在前线的士兵,根本没法休息。有人连续在战壕里呆了八个月,回去的时候几乎变成行尸走肉。有人早就不想打了,但不敢退,因为退了可能被抓去军事法庭。 外界可能还在讨论无人机的数量、炮弹的补给、北约的支援,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东西能换人吗?不能。 再多的无人机,也无法替代一个会开枪、会决策、能守阵地的人。乌军女兵那句话之所以戳心,是因为她说出了所有前线士兵最不敢说的真相,“人快打光了”。 而这三个字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崩溃节奏。年轻人死的死,逃的逃,女人独自支撑家庭,老人还要照顾孙辈。 乌克兰的社会结构正在塌陷。别忘了,战争不是只在战场上打的,它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街道、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痕迹。 等哪天战争真的结束了,乌克兰还能剩下多少能工作的男人?还能剩下多少能生育的家庭?这已经不仅是战争的代价,而是国家的生死问题。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政府还在不断对外展示“士气高涨”,还在拍宣传片,强调人民的团结与希望。 但这些镜头背后,是征兵车夜里堵在城门口,是母亲跪在地上求官员放过儿子,是前线的伤兵没药没饭。战争宣传可以热血,但现实永远冰冷。 这场战争拖得越久,乌克兰越陷越深。西方的支援不是无条件的,迟早有一天,他们会算账。到时候,乌克兰除了一个被炸烂的国土和一堆空荡的坟墓,还能拿出什么? 战争的胜负,也许不在战场,而在能不能活下去。现在乌克兰最怕的,不是输掉某场战役,而是输掉整个未来。 一个国家如果连人都没有了,谈什么胜利?那名乌军女兵的一句话,可能比任何将军的报告都真实。 前线缺的不是无人机,不是炮弹,不是钱,而是人,一个个能呼吸、能思考、还能扛枪的人。而当“人”都没了,战争就不再是战争,而是一场慢性的自毁。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当永安
2025-10-06 21:46: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