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公开了,我军1架歼16战机,在海上近距离缠斗F-35!我军1架歼16战机,一

史鉴奇谈 2025-10-06 21:02:06

这次公开了,我军1架歼16战机,在海上近距离缠斗F-35!我军1架歼16战机,一次锁定2架美军F-35隐身战机。那次碰面之后,美军F-35战机最近,都没有在我国近海附近出现过。   很多人过去总觉得隐身战机占尽优势,但近距离缠斗拼的是真功夫。歼-16作为重型多用途战机,机动性在这场较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的气动设计本就侧重空中格斗,面对体型偏胖、侧重隐身和信息化的F-35,在近距离转弯、爬升等动作上完全占了上风。   美军飞行员显然没料到会遭遇这样的压制。事后复盘清晰显示,我方飞行员的操作精度和反应速度,都压过了对手一头。更关键的是,飞行员与后方指挥中心的配合堪称无缝衔接,指令传递和战术调整比美军快了不止一拍。   这种默契不是凭空来的。我军这几年一直在搞远海训练和多军种联合演习,实战化科目占比越来越高。飞行员们在复杂电磁环境、陌生空域里练出来的本事,到了真刀真枪的对峙中全派上了用场。   美军那边的情况则截然相反。数据不会说谎,2017年的时候,美国空军飞行员一年还能飞近200小时。可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直接腰斩,跌到了80到90小时。飞行小时数的缩水,直接拉低了飞行员的实战熟练度。   训练时间上不去,跟装备老化也脱不了干系。美军主力的F-16和F-15,不少都已服役超过30年。这些老战机毛病不断,保养起来费时费力,事故率也跟着走高。   装备不给力,高强度训练自然没法保障。美军想组织复杂科目演练,得先掂量掂量老飞机能不能扛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反观我军,歼-16作为较新型号,装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它搭载的先进航电系统和武器配置,让飞行员有底气在对峙中主动出击。霹雳-10等空空导弹的加持,更是让锁定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威慑。   美军飞行员短缺的问题也在拖后腿。有报告显示,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缺额到2024年已达1150名。培养一名合格的F-35飞行员得花5年时间,还得积累250个飞行小时和60次模拟器训练,缺口根本补不上。   资深飞行员不够用,新飞行员的训练质量就没法保证。美军只能把大量训练搬到模拟器上,虽说单次成本能降60%,但终究替代不了真机升空的实战体验。   那次海上缠斗,本质上是中美空军训练水平和装备状态的直接对比。歼-16的桶滚动作和双重锁定,既是技术展示,更是实力宣言。它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在我们的家门口,谁才掌握主动权。   美军不是没意识到问题。他们也在搞训练模式转型,想走“高端化”路线,但预算削减和装备老化卡了脖子。《预算控制法案》实施后,飞行员实机训练的资金被砍,很多科目只能在地面模拟器上完成。   这种纸上谈兵的训练,到了海上对峙时立刻露了怯。F-35的隐身优势在近距离根本发挥不出来,反而因为机体设计的局限性,被歼-16的机动性压制得死死的。   我军的进步不止在单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上。整个空战体系的协同能力都在升级。从预警机提供态势感知,到地面雷达精准引导,再到飞行员的临场决断,每个环节都拧成了一股绳。   美军的体系优势正在被逐步抵消。他们的指挥链条偏长,信息传递环节多,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总会慢半拍。那次缠斗中,我方指挥中心的指令先一步传到飞行员耳中,这零点几秒的差距,就是胜负的关键。   现在再看F-35的“消失”,就一点不意外了。美军很清楚,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贸然靠近只会再吃瘪。这场较量也给外界提了个醒,现代空战拼的是体系,是训练,更是装备与人员的完美结合。   歼-16的这次亮相,不是偶然的高光时刻。它是我国空军多年深耕细作的成果,是装备发展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的必然。未来的天空,这样的实力展示只会越来越多。   信源:人民网

0 阅读:27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