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日间的问题,要比仇恨严重一万倍,本质上就是对生存的争夺,基本没有完美解决的可能,并不是中国不愿放下仇恨,而是日本一直不肯暂停对中国的侵略。 这么说吧,日本的国土狭小,资源又少,这种先天条件让其骨子里始终带着生存焦虑,这种焦虑不是现在才有,早几百年就藏在其对外动作里。 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对外行动,核心逻辑从来没变,都是想突破岛国的局限,从外界抢生存资源,到了现在,这种思路换了包装,不再是赤裸裸的军事占领,但本质还是一样,都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自己的生存优势。 现在日本的动作看得更清楚,领土上从来没安分过,钓鱼岛的问题上,无视历史上的事实,也不管相关的国际准则,非要搞所谓的国有化,还经常派船派飞机去相关海域挑事。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领土争议,是想卡住中国海洋发展的重要节点,保住自己在西太平洋的海洋利益。 军事上的动作更明显,这几年不断突破过去的限制,出台新的安保文件,明确要搞能攻击对方基地的反击能力,还在西南方向的岛屿上加紧建设军事设施,把大量兵力和装备往那边部署。 更关键的是跟着美国搞各种军事同盟,拉着其他国家在周边海域搞演练,甚至想让北约把触角伸到亚洲来,这些做法名义上是自保,实际就是在构建包围网,压缩中国的安全空间。 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打压更隐蔽,也更狠,把贸易、科技这些原本的经济议题,全都塞进国家安全的框架里。 出台专门的法律,在供应链、技术出口上设卡,尤其在半导体这种关键领域,跟着美国搞封锁,限制设备和技术出口。 一边自己在华企业赚着高额利润,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一边又想方设法切断中国的技术升级路,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在高端产业上起来,怕自己的生存优势被稀释。 这种持续不断的动作,根源在于结构性的矛盾没法调和,日本的生存高度依赖海上通道和外部资源,而中国的发展必然要走向海洋,要保障自己的资源安全和贸易通道,两条路不可避免会碰到一起,形成天然的竞争。 加上日本那种长期的竞争心态,把中国的发展看成是对其的威胁,既怕历史账被翻,又怕未来被超越,这种复杂的焦虑让其必然选择压制中国的策略。 更麻烦的是日本和美国的绑定,现在这种绑定越来越深,美国要遏制中国,日本正好借这个机会强化自己的军事和战略地位,主动当起前沿力量。 这种大国博弈的叠加,让中日之间的问题更难单独解决,矛盾被不断放大,日本自己也乐意这种状态,既能靠美国的支持压制中国,又能趁机摆脱过去的束缚,实现自己的战略野心。 很多人期待中日能通过对话化解矛盾,但现实是基本没这种可能,日本的生存焦虑是先天的,短期内没法改变,这就决定了其必然要和周边大国争夺空间。 加上多年来形成的战略惯性,从历史到现在,压制邻居换取自身安全的思路已经成了路径依赖,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信任基础早就没了,一边不断挑事,一边被迫应对,这种状态下根本建不起互信。 中国其实一直看得很明白,所以从来没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对方的善意上,而是专心搞自己的发展,强化自身实力。 在科技上突破封锁,在经济上巩固合作,在军事上筑牢防线,这些动作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生存底线。 所以说中日之间的问题,从来不是情绪问题,是生存逻辑的碰撞,日本的挤压不会停,中国的反击也不会松,这种博弈会是长期的,没有完美解,只能靠实力维持平衡。 评论区讨论讨论,你觉得日本这种生存焦虑驱动下的挤压动作,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表现?
其实中日间的问题,要比仇恨严重一万倍,本质上就是对生存的争夺,基本没有完美解决的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0-06 15:20: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