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小茹吖 2025-10-06 12:48:05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其实他们是没摸透中国空军的 “用兵逻辑”—— 咱们选啥飞机执行任务,从来不是看谁更 “扎眼”,而是看谁更 “对味儿”。 先说说美国飞行员常飞的那些机型,就拿 RC-135 战略侦察机来说,这玩意儿从关岛或者日本基地起飞,一次能在空中飘十几个小时,慢悠悠地贴着中国沿海飞,就想偷摸收集点电子信号。 对付这种 “慢节奏、长续航” 的目标,伴飞战机最核心的要求不是飞得有多快、隐身多牛,而是得 “跟得住”—— 也就是航程够长、滞空时间够久,不然飞一半没油了,还得返航加油,中间就断档了,那哪行? 歼 11 刚好就踩中了这个 “需求点”。咱们的歼 11,底子是苏 27,但这些年早被中国军工改得 “脱胎换骨” 了。 就拿现在的主力型号歼 11B 来说,航程能到 3500 公里以上,要是空中加一次油,滞空时间能轻松超过 6 小时。 这个数据刚好能对上 RC-135 的巡航节奏,RC-135 一次飞 12 小时,咱们派两架歼 11 轮班,就能全程跟着,既不跟丢,也不用频繁调其他飞机过来补位。 反观歼 16,虽然是多用途 “全能选手”,载弹量大、雷达先进,对地对海打击都厉害,但它的定位是 “高强度任务专用”。 歼 16 的滞空时间比歼 11 短一截,用来伴飞 RC-135,要么得频繁找加油机,要么就得中途换飞机,反而麻烦。 更关键的是,歼 16 的使用成本比歼 11 高不少,每小时飞行成本差不多是歼 11 的 1.5 倍,用它来干伴飞这种 “慢活儿”,纯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 不对,是用在刀把上,浪费。 再看歼 20,这可是咱们的 “王牌隐身机”,超视距就能锁定目标,打高端空战一把好手。但用歼 20 来伴飞,简直是 “用屠龙刀削苹果”,完全没必要。 首先,伴飞的核心目的是 “警告”,得让美国飞行员清楚看到 “我们盯上你了”,起到威慑作用。 歼 20 一隐身,雷达反射面积比一只鸟还小,美国军机的雷达可能都搜不到它,那还怎么警告? 总不能让歼 20 特意打开雷达暴露自己吧?那不是白瞎了隐身性能吗? 其次,歼 20 的造价和维护成本都高得吓人,一架歼 20 的成本差不多能买 3 架歼 11B,日常伴飞这种常规任务,用歼 20 太奢侈了,就像你不会穿着定制西装去搬砖一样,没必要。 还有个很实际的点 —— 歼 11 的装备数量够多。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歼 11 系列战机,包括早期型号和改进型,总数超过 400 架。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基地里,几乎每个航空兵旅都有歼 11 的身影。 一旦接到伴飞任务,就近起飞,十几分钟就能抵达目标区域,响应速度特别快。 而歼 16 和歼 20 的装备数量相对少一些,主要部署在重点方向,用来应对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对抗美国的 F-35。 要是把它们调来做伴飞,万一其他方向有需要,就会手忙脚乱。 所以美国飞行员要是想明白这一点,可能就不会纳闷了。中国空军不是没先进机型,而是太会算账、太懂任务需求了 —— 该省的省,该上的上,不搞虚的,只来实的。

0 阅读:1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